尼克松的第一个冲动是要报复,但他越是考虑应如何报复,就越觉得怎么都不行。除了冒核战的风险,他简直毫无办法。结果他只能说,&ldo;今天我已发布命令,继续进行这种飞行。并对它们进行保护。这并不是威胁,而只是说明事实。&rdo;
这也是说明无可奈何,而且由于这年在越南发生的事更显得如此。在巴黎,美国谈判者正对北越人说,美国已经打消了在印度支那找到一种军事解决办法的希望;在西贡,阮文绍总统被告知,不论是美国单方面撤军,或是接受一种无异于承认美国战败的条款,都是不能接受的。处在两者之间的办法则是一筹莫展。
以人肉炸弹‐‐把炸药捆在自己身上去炸开铁丝网的越共‐‐打头阵进攻拉塞尔发射基地(那是非军事区正南一个海军陆战队阵地),同时在离西贡十五英里处的美军主要基地边和周围也爆发了残酷的战斗。这年最引起争论的行动是美军对怨气兵称为碎牛肉排山的邑碑山的突袭。陆军继续执行约翰逊年代的战略,使越共经受五角大楼所说的&ldo;最大压力&rdo;。碎牛肉排山战役开始时是作为一个典型的一面搜索一面歼灭的战斗任务来进行的。在阿绍山谷,这条从老挝方面进行渗透的走廊,由直升飞机运去了九个营。在其后的扫荡中,101空降师第187团的第3营捅了该师师长梅尔文&iddot;蔡斯少将所说的敌方的&ldo;马蜂窝&rdo;。后撤后,该营一面挖壕固守,一面派出一个连去猛攻那座山。
攻势没有得手。于是两个连又去袭击山顶。它们也被击退了。第二天,整个营向守军冲峰,但仍被击退下来。于是调来了另外的二个营。同时美国的大炮和飞机也向山顶轰出二千颗炮弹和一百五十五架次飞机把它完全打成一个秃山。但越共仍然固守阵地,使美国进击部队每次都在步枪射击和手榴弹爆炸的火浪面前退下来。美军连续的十次冲锋都被击退了。第八天,一千名怨气兵和四百名南越人攻下了山头。蔡斯将军把它称为&ldo;一帮玩命的小伙子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rdo;一星期后,一个美国发言人宣称,碎牛肉排山已被放弃。他说,&ldo;我们觉得,我们已经达到了目的,这山已没有什么油水了。&rdo;
看过伤亡表‐‐美军四十六人阵亡于邑碑山坡上,伤三百零八人‐‐的参议员们都作常生气。爱德华&iddot;肯尼迪把这种进攻叫做&ldo;毫无意义而又不负责任的&rdo;迸攻。他问道,&ldo;我们有什么理由十几次命令士兵冲山去,直到士兵们自己都怀疑采取这种行动是否是发疯?&rdo;有些共和党人也被激怒了。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少数党领导成员佛蒙特州的艾肯建议白宫应&ldo;立即&rdo;开始&ldo;有秩序的撤退&rdo;,把战争交给&ldo;它的合法的所有人&rdo;‐‐越南人。共和党议员领袖宾夕法尼亚州的斯科特极力主张撒出&ldo;大量&rdo;美军。
这话尼克松一直在听着。在他的第一个任期中,他对国会里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在言论上,他仍然是不可调和的冷战战士,坚持他对自由亚洲和多米诺理论等等的信念,但是他的行动则是另一回事。他的一个助手承认,&ldo;越南也许可能使我们成功,也许不可能使我们成功,但是没有问题,它一定能把我们搞垮。&rdo;约翰逊的战略显然已经破产。到1969年3月,美军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死于朝鲜战争的三万三千六百三十九人。战争的费用每年仍在二百五十亿元以上,不断地造成不可抗拒的通货膨胀压力:1958年的一美元现在只值七十五美分了。经济学家米尔顿&iddot;弗里德曼已在提出政治家听来象梦魇的预言:将出现&ldo;由通货膨胀引起的衰退&rdo;。
现在已经十分清楚,尼克松在外交政策方面最有影响的顾问不是罗杰斯而是基辛格。基辛格在《外交季刊》上以普通公民身分写文章,建议执行两条平行的谈判路线。他建议说,一面让越共和南越人努力寻求一项政治解决办法,一面华盛顿和河内可以安排共同撤军的日程表。现在国防部长梅尔文&iddot;莱尔德访问西贡回来,总统的新战争政策就有了另外一些新成分。莱尔德认为阮文绍军队的战斗能力可以提高到能单独作战的程度。白宫抓住这一见解作为完成越南化的一种方法。尼克松于6月8日在中途岛把这个消息告诉阮文绍后,宣布第一次撤军二万五千人。
同月,克拉克&iddot;克利福德在《外交季刊》上建议说,政府应&ldo;降低战斗的水平&rdo;,于1969年底撤军十万人,1970年底撤出&ldo;全部地面战斗部队&rdo;。克利福德写道:&ldo;除了开始撤军,我们所能做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如此有利于或有助于使南越问题在政治上趋于成熟。况且,我认为,我们要指望通过我们的军事力量达到任何目的,是完全不现实的,我们已到了只有设法脱身的时候了。&rdo;尼克松感到有些恼火,他对全国电视观众说,&ldo;我希望我们能够打破克利福德先生的时间表,因为我认为我们现在做得比他负责国防部时做得稍为好一些。&rdo;他的助手们急忙解释说,这并不是一个许诺,但在9月间,总统宣布说,他希望&ldo;在1970年底或1971年年中以前&rdo;把全部战斗人员撤回。那年年底,《生活》杂志的一位作者说,&ldo;从政治上说,尼克松似乎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他必须把美国从越南摆脱出来,否则在1972年的总统选举中几乎可以肯定会遇到失败。&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