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光荣与梦想伴奏 > 第138章(第1页)

第138章(第1页)

这个&ldo;穿着沾满泥浆靴子的天使&rdo;的广告之所以很煞风景,那就是它利用了步兵们在心灵深处对爱情生活和战后和平的憧憬这种不轻易向外人道的感情。士兵各有不同,他们的憧憬倒是异常一致的。他们都曾在密布特勒式地雷的田野上一跳一跃地前进,笨拙的样子是自古以来步兵的特点。这样,他们相互之间就越来越相似了。威利和乔可能是一对双生子,威利的鼻子大点,乔的鼻子小点,有时连创作者本人也会把他俩弄错了。但是由于他们处境相似,忧患与共。他们对什么是理想的未来,已形成共同看法。这与头条新闻、突破敌阵、钳形攻势等等,都不相干;那是将军们所考虑的战争。另外一种战争,正像约翰&iddot;斯坦贝克所说的,是那些&ldo;想家的、厌倦的、滑稽可笑的、冲锋陷阵的普通士兵的战争。这些人在钢盔里洗袜子,抱怨吃得不好,向阿拉伯女郎吹口哨,或者说,见到什么女郎都吹口哨。他们硬着头皮把世界上这件最讨厌的勾当勉强熬过去,不失幽默、尊严和勇气。&rdo;这是比尔&iddot;莫尔丁所描绘的战争,这是厄尼&iddot;派尔【美国战时记者。‐‐译者】所报道的战争,这是塞德&iddot;萨克【美军《星条旗报》的漫画人物。‐‐译者】所经历的战争。这是那些把《扬基》周刊的蓓蒂&iddot;葛莱宝和丽塔&iddot;海华丝的封面女郎视同珍宝的人的战争,是邮政局长法兰克&iddot;沃克完全无法理解的战争。他竟然认为《老爷》杂志会引起大兵们的色情肉欲,因而下令禁止邮寄。

这场战争,使他们渴望温柔和爱情、美人和温暖,渴望有真人来代替封面女郎,渴望有一个真正的家,而不是以军队为家。当时刚从史密斯学院毕业的贝蒂&iddot;弗里登后来回忆说:&ldo;妇女也和男人一样追求家室儿女之乐,希望梦想成为令人慰藉的现实。我们都是脆弱的、想家的、寂寞的、心惊肉跳的。&rdo;范妮&iddot;赫斯特写道:美国女子&ldo;正在倒退……向着&lso;家庭&rso;倒退&rdo;。在欧洲,美国大兵们郁郁不乐地哼着从德军防线后面播出的&ldo;李莉&iddot;玛莲娜&rdo;的旋律,那是一首最动人的战时歌曲,对哪一国的兵都具有感染力:

『在兵营前,在大门边,

点着一支灯,她站在灯前。

在那儿,我们再次相见,

我们要在灯下站着,

李莉&iddot;玛莲娜呀,一如往昔,

李莉&iddot;玛莲娜呀,一如往昔。』

而在国内,姑娘们都在翘首瞻望战后的世界,她们听到的歌是:

『我一人走路真孤独

因为,说句实话,我感到寂寞。

寂寞,对我说来没什么,

要是我心里知道,你

也是感到寂寞。』

或者是:

『苹果开花时,

我俩相见相亲,

相见相亲,

你的姓换上了我的姓!

五月天,

天气晴;

太阳亮晶晶,

今天好太阳,晒得新娘子好高兴!』

可能因为前线与后方之间通信频繁,不管是在欧洲战场或者是太平洋战场的青年男女不但切望同样的未来,连未来生活的细节也往往想法一致。房子要有白色的围篱,离学校不太远,可以走路上学。女的要有一箱子银餐具,而当过大兵的则要有个自己的小室。他们会一起收拾花园。他大概每天要乘车去上班,因为他们住在宁静的郊区里。当然,他们会有孩子的,这些孩子幼时惹人喜爱,上学后聪明伶俐,到了十多岁便出人头地。中学毕业后,他们就会在全国最好的大学读书,这时,他们的父母是会非常非常引为自豪的。

第十章国内战线

1942年3月间,据当时流传全国的一则传说,有个女人在公共汽车上大声说:&ldo;现在可好啦!我丈夫的工作从来没有那么好的,挣钱比以前多。所以我倒希望战争再打下去。&rdo;这时另外一个女人站起来迎面给她一个耳光,气冲冲地说:&ldo;这一下是为我死在珍珠港的孩子打的,而这一下&rdo;……接着又是啪的一声‐‐&ldo;是为我在巴丹的孩子打的。&rdo;

这个传说看来有点不足为信(哪里会有个母亲有个儿子在瓦胡岛又有一个在吕宋岛呢?)。可是它既然广泛流传,这就说明它反映了战时美国的一些情况。对千百万美国人来说,故争繁荣的确是发财走运的好机会,大萧条时期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但是他们感到问心有愧,不过当然不是惭愧到连钱都不想要了‐‐这样未免要求过高,违反人性,而且对前方作战部队也没有什么好处‐‐只是惭愧到也想做些有益的事,比如帮助收集废铁,购买战时公债,参加民防队服务,或者偶然遇见一个孤独的士兵,就请他喝怀酒。

历史上每发生一次大战,社会都会经历一场大变革。这场战争光从它的规模来说,就必然会使美国大大改观。当时意识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纽约每日新闻》真的认为:美国士兵之所以在打仗,就是&ldo;为了要回来看球赛,为了要让汽车的油箱装满汽油。&rdo;至于美国士兵们,有时却以为他们在打仗是为了亲爱的妈妈和爱吃的苹果馅饼。但历史并不让那些创造历史的人那么容易地如愿以偿。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经历了美国在1941-1945年那样剧烈的变化以后还是依然故我,不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国内战场实际上是各种观念、各种习惯、经济理论、外交政策、两性关系,社会各阶级关系进行较量的战场。不但到处都有美国大兵,到处也有离开家庭当工人的女人。她们再也不会和战前一样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