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蹊向来准时,四点多的时候给闻殷打了电话,提前准备好的闻殷裹了裹自己的长羽绒服就下了楼。
虽然说见客户好歹得穿得正式一点儿,可跟着剧组出来工作的闻殷怎么会考虑到还有见客户这一茬,所以也就只能穿着防寒的羽绒服冲冲场面了。
夏蹊来接闻殷的时候,有人送她,闻殷刚从酒店大门出来就被夏蹊抱了个满怀。
小姐妹也一个多月没见了,夏蹊总担心闻殷要被纪星濯占了便宜。
和驾驶位的不知道谁点头打了招呼,也没细看,闻殷就直接钻进了车后座,从副驾上下来的夏蹊也没顾忌前面人的脸色,跟着挤到了闻殷身边,高高兴兴地和她说话。
夏蹊从包里拿了份资料,给到闻殷手里:“陈太太一周前就和咱们工作室联系过了,不过那时候你已经到姑苏这边跟剧组了。”说着夏蹊指了指给到闻殷手里的资料,“这是她助理发过来的,是对旗袍的基本风格要求,你先看看。先前你不是说已经有了些图案风格的概念设计了么?等下可以结合陈太太那边的要求和她讨论一下。”
工作就是工作,细致谨慎一向是闻殷的风格,她一边点头一边接过夏蹊带的资料,细细地翻阅起来。
资料内容比较宽泛,大致指定了对方定做旗袍的整体风格和一些基本元素。
看完了手里的资料,闻殷对这位陈太太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陈太太的格局很大,即便是大体感觉比较的局限的旗袍类服装,在她的眼里也有各种各样的新花样。除了比较寻常的水墨山水元素和花型图样,这位陈太太还有自己的改良想法,比起传统的旗袍,也是十分创新了。
在闻殷埋头整理资料和自己线稿的时候,夏蹊也没闲着,她借着自己占了后座左中部分的便利,和担当司机身份的“前座”说了很多话。
闻殷资料研究得入神,着实没有细想太多。
“古塘茶楼”和通榆园、往来亭之间的距离不远,只有五六公里的路程,短短十分钟,他们就到了目的地。
尽管她们已经提前出发了许久,但进到茶楼二层雅间的时候,陈夫人还是比她们早到了一步。
古塘茶楼说是是茶楼,其实是一家隐秘性非常强的会所,招待的客人非富即贵,不仅供茶,有的时候也会给客人提供特制的点心和菜品。
“夏蹊,好久不见了,让阿姨来看看,真是又长漂亮了呐!”
闻殷进屋的第一眼便看到了正在喝茶的陈太太,她本人和照片上很像,一样的珠光宝气、穿金戴银以及略微丰满,倒蛮像是有一些婴儿肥。
有些婴儿肥的陈太太原籍姑苏,一口吴侬软语精致得不像话,整个人的气质将珠光宝气狠狠地覆盖了下去,很温柔很邻家,也很“娇气”。
娇气的陈夫人见了她们就笑开了,眼睛弯成了月牙,给婴儿肥的脸平添了雀跃。
“这是小闻吧?快过来,我特别喜欢你,小姑娘长得蛮好,手又巧,我就喜欢你们这样的姑娘。”
“陈阿姨,好久不见了,我和奶奶都很想你的,之前给家里带的绣样和茶,奶奶都特别喜欢。”
闻殷有些意外,意外夏蹊居然和陈太太认识。
陈老板大名陈方圆,是紅艺文化的老板,国内大名鼎鼎的制作方,之前星光工作室参与大红的《十里红妆》和《秤不离砣》都是紅艺文化旗下的作品。她的太太也有自己的服装品牌,口碑一直很好。
夏蹊似乎察觉到了闻殷的疑惑,在她耳边悄悄解释道:“我先生和陈老板有生意往来,所以认识的阿姨,人很好的。”
夏蹊小姐姐的先生…闻殷只知道夏蹊结了婚,但结婚的对象就真的不知道了。
好在这一点也不担心闻殷和陈夫人的交流,几个人伴着茶楼的特制点心,谈论了许久,也让闻殷更加体会到了这位夫人的品味。
说她因珠光宝气而略微俗气,可对于那些传统文化却尽善尽兴,既虔诚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
只是光围绕着定制旗袍的风格和绣样元素,几个人就畅谈了整整一小时,直到陈夫人主动打断,这次小会才真正步入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