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边端详着手里仅剩的成型小碗,一边微皱着眉头努力回想烧制木炭的教程。
有了些许眉目,回到营地后我在这只小陶碗里盛满水静置。
第二天。
这只套碗在一夜的浸泡下,里面的质地明显稀松许多,用指甲使劲一抠就会抠起一些黄泥巴,瓷化程度远远不够。
我花费一整个上午时间,劈砍来许多木柴堆放在营地前面,摞起来的木材像是一座小山比我还高。
在木材中间跟外面我加了一些杂草,这是为了在烧制时方便内部充分均匀燃烧。
随后用河边运来的泥巴在外面涂抹,将其完全包裹起来,在顶端跟四个方向处各留一个洞口。
随后点燃四个洞口处的杂草,使其内部充分燃烧,等看到顶部排气孔的烟气由黑变白,就将洞口用泥巴封住。
这样一来,内部湿气排干净后会继续产生不剧烈的焖烧,将木材内蕴含的水份彻底烘干后,木材就会变成黑黑的木炭。
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封住洞口后我就不再管它,等明天再来开炉。
忙完已经是下午三点多,我吃了些食物垫饱肚子。
从海面上吹来的寒风越来越大,即使穿着羊皮大衣都能感觉到阵阵寒意。
这个季节的风就像能钻进骨头里一样伤人,看着庇护所漏风的墙壁,我突然灵光一闪。
要是我在庇护所朝大海的方向移植一些树木,这些树的树干可以起到很好的挡风作用。
说干就干,我从附近林子里找到一些合适大小的常青树,其中大多是一些北方常见的松树。
随后用自制的铲子跟斧头开始挖树,保留大多数树根,至于那些错综复杂实在难以挖掘的树根就直接用斧头砍断。
十一月二十日。
经过几天的努力,我成功移植9棵小树到庇护所东边,在种植前我在挖好的坑洞里撒了许多草木灰跟自己的排泄物,随后把树栽好浇了些水。
这种松树很好养活,相信不久后就可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我的庇护所形成一道坚固的挡风墙。
这几日不光移植小树,还收获到大量木炭。
那一炉木炭百分之七十的木柴成功碳化,剩下那些可能焖烧不充分、水份没有完全脱干,即使如此这些木炭也足够我使用很长一段时间。
我把它们堆放在小木屋西边,在顶部搭建起一个简易的棚子用来遮雨,其中一小部分放在木屋后的山洞里存放,以免关键时刻室外木炭潮湿导致生不起火。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心思变得越来越缜密,对所有事情都会提前做好打算。
十一月二十二日。
我重新制作出、用来烧制陶器的火炉完工了。
这次的火炉不但体积更大,还安装了“鼓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