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听他胡言乱语,陛下圣明睿智无双。我只是遵循章法办事罢了……”
感谢“金辉闪耀”、“张德贵”的支持!
------------
坐在去往兰陵工业区的车上,李诚哭笑不得。
这般普及法规的方式让人觉得像是某个宗教卖赎罪券。
回想起前世看过的内容,有教派为了西斯廷礼拜堂建造资金而大规模销售赎罪卷…
这是暴利的行径,但人性欲望无止境,就像某不知名作者渴望更多读者推荐票一般。
教士同样抱有此念,越多越好。
此等心态驱使他们接受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一项发明—印刷术。
纸张飞速印出,金钱源源不断涌进。
很多时候历史进程并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不久之后局面彻底失控。
那些滚动印刷机下出现的不仅仅是赎罪券,还有传单和批判言论。
教廷事后补救创建书刊审查制度,不过历史证明其生存时间远远不如印刷技术长久。
但这些都与现在的秦国无关,毕竟大秦不仅统一兵械标准还推行焚书令控制思想传播…
李诚回想着《民律细则》初版发行时,一些老派秦贵族私下表达反对意见,尤其是蓝田正在进行的各项新工程。
这些利益群体所求只有稳定现状而非革新。
皇帝替天管理民众无需认识法律,只消安于耕战便可。
最初李诚准备不予理睬认为这些人迟暮无害。
但细思这些陈辞旧调出现时机恰好在岭南红糖预售开启时,平时隐形的宗室此时冒头关心各种事务,显然是发现了盈利商机企图插手其中…
这一幕让李诚回忆起学生时期的感觉。
南越使者带来的特产启发了一个念头,并通过宫廷示范熬糖过程向权贵推销类似项目计划…
如今看到效益更多人试图跟进投资…
这批传统贵族正如一位少女赵姬表面拒绝实际暗含期待希望得到皇帝宠幸一般委婉表示加入愿望。。。
但对李诚来说巴不得他们参与。
李诚打算趁着宗族集体祭拜先人活动召集所有人商谈下一阶段扩张融资事项。
新的目标区域放在四川盆地及长江下游地区,因这些地带同样适合种植原料作物。
另一大考量在于调动封地库藏中的古老钱币使之再次流通使用。
对方所得利润再借助其它商业手段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