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酒水供销合同范本 > 第73章 做个战士吧(第3页)

第73章 做个战士吧(第3页)

二杨见状,连忙打趣道:“王姐,这药是不是特别好使啊?我跟你说,这药的名字叫啥来着,你赶紧去买点用用吧,省得你老也不回家。”

王姐白了二杨一眼,没好气儿地说:“用你瞎操心!”

然而,尽管王姐嘴上这么说,但每当大家想起这件事,还是会忍不住笑个不停。

我的几位亲属有几位是抗美援朝的老战士,虽然他们都已经离开了人世,但那些战争岁月的故事,却仿佛从未远去。尤其是靳守根老人的经历,在我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靳守根是我母亲堂姐的丈夫,他的晚年颇为凄凉,几个儿子多半先他而去,老伴更是早早离世。孤独的他常常来我母亲家串门,像是要把一肚子的话都倒出来。

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他坐在那张旧木椅上,缓缓地说起了攻打四平的经历。“那是晚上进攻,四周乱成了一锅粥,枪炮声就像下暴雨一样,啥也听不见。”他的眼神有些迷离,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夜晚。

我忍不住好奇,问道:“靳二姨夫,那敢死队冲的时候,您打枪了吗?”

他笑了笑,带着几分沧桑:“打了几枪,可哪知道打到哪里去了。到处都是硝烟,眼睛都快睁不开。脚下全是死人,一个不小心就被绊倒,摔得浑身疼。”他微微皱起眉头,似乎那些疼痛还残留在身体里。

后来,话题转到了抗美援朝。他的表情变得更加凝重:“去了朝鲜,打了一仗。南朝鲜军队过来抓舌头,硬生生抓走了咱们两个志愿军战士。”

“那后来呢?”我急切地追问。

“咱们这边立刻组织人去抢回来。我跟着队伍坐着船渡水过去,对方有飞机大炮啊,那火力猛得很,船都被打沉好几只。”他握紧了拳头,仿佛又回到了那场激烈的战斗中。

“那最后救回人了吗?”我紧张地看着他。

他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遗憾:“等我们好不容易杀过去,人已经被转移了。这次没成功,心里头那叫一个憋屈。”他摇了摇头,脸上的落寞清晰可见。

听着靳守根老人的讲述,我仿佛亲眼看到了那些战争的残酷画面。他只是一名普通战士,却经历了这么多生死考验。这些故事,是他的回忆,也是那段历史的见证,我知道,我有责任把它们铭记,让更多的人知道,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

在小镇的边缘,有一座整洁的小院,那便是我父母家。院子里,牛棚占据了一角,时不时传来牛的哞哞声。

父亲从供销社退休后,本该安享晚年,却因供销社效益不好,十多年来都没领到劳保费。为了生活,他开始养牛,这一养就是十年。

我和兄弟姐妹分散在各处,虽然日子也不算宽裕,但都会时不时给父母拿些钱,尽一份力。

那天,天气不错,靳守根来镇政府领取退伍军人补贴。领完补贴后,便顺路到我家看望父亲。

他手里提着几斤肉,走进院子就喊:“老唐,我来看你啦!”

父亲从牛棚里走出来,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守根啊,你咋来了,还带东西干啥。”

靳守根把肉递过去,说道:“这不是顺便嘛。我刚领了退伍军人补贴,想着来看看你。”

两人坐在院子里的木凳上,父亲给靳守根倒了杯茶。

靳守根喝了口茶,感慨道:“说起来你还不如我呢。我每个月还有这补贴,能有几个钱花。你看看你,养牛多辛苦,还没个劳保钱。”

父亲笑了笑,摆摆手说:“守根啊,这有啥可比的。我养牛虽说辛苦点,但日子也能过下去。孩子们也都孝顺,时不时帮衬着。”

“话是这么说,”靳守根皱着眉头,一脸不平,“可你在供销社干了一辈子,到最后连个劳保都没有,这说不过去啊。”

父亲望着牛棚,眼中满是平静,“都过去了,再抱怨也没啥用。我现在每天养养牛,看着这些牛长得壮实,心里就踏实。”

靳守根无奈地摇摇头,“你就是太善良,太容易知足。要是我,肯定去找他们说道说道。”

父亲笑了笑,“守根,他们腿都跑断了,没用的。别折腾了。生活嘛,总会有难处,咬咬牙就过去了。”

两人又聊了些家常,靳守根离开时,父亲站在门口,目送他远去。夕阳的余晖洒在父亲身上,勾勒出他那饱经岁月沧桑却依然坚毅的身影。

回到院子里,父亲看着牛棚里的牛,轻轻叹了口气。这十年的养牛生活,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但他从未在我们面前抱怨过,总是默默承受着生活的压力。

在父亲的心中,家人的平安,孩子的孝顺,就是他最大的财富。那些没有劳保费的日子,那些养牛的辛苦,都被他藏在了心底,化作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责任。

我的老姨夫,曾是战场上一个默默奔忙的小炮兵。那时候,他的世界里,战争不是影视中面对面的厮杀,而是一场与炮弹和硝烟相伴,却从未与敌人直面的残酷考验。

每次战斗打响,震耳欲聋的枪炮声瞬间撕裂空气,老姨夫便抱着沉重的炮弹,在纷飞的弹片和弥漫的硝烟中穿梭。他的脚步匆忙而坚定,汗水混着泥土,糊满了他年轻却坚毅的脸庞。他甚至来不及去思考危险,一心只想着把炮弹及时送到发射位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