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对夫妻一出去丁果就睁开了眼,揉了揉掐过的地方,微微嘶气。
穿书确定!
“这倒霉事儿怎么就让我摊上了呢!”
穿书因素是什么?是她打的负分还是因为跟书里某角色重名?
丁果自觉是后者。
她在评论区说自己跟某角色重名时还有姐妹盖楼:穿书警告,建议背诵全文。
这种玩笑很常见,她一笑置之,并不当回事。
可谁能想到她居然真穿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个角色。
怎么说呢?
书里的‘丁果’,刚满月就被亲妈岳红梅送回乡下交给婆婆带,却抱了个别人家的女婴回去抚养。
对外声称是一个对她有恩的干姐妹难产去世,男方家里嫌是个丫头片子,想送人,她为了报答这份恩情,决定抚养这个女孩。
呸,狗屁的干姐妹,明明是岳红梅白月光的孩子。
对方并未去世,而是因为犯事下放劳改去了。
那男人的妻子陪着吃了几年苦,后来跑了,书里没有下文,不知道是作者忘了,还是丁果看的没那么仔细,忽略了这个不起眼的角色的结局。
总之,那男人就是岳红梅的执念,以至于不惜冒险抚养对方的女儿,对其宠爱有加,并取名‘念君’。
也是有够痴情的!
说回女配‘丁果’。
十三岁,奶奶去世,‘丁果’被接回城。
此时家里哪还有她的立足之地。
大弟、二弟以及父母后添的一双儿女只认养女这个姐妹。
对原主则是各种嫌弃,称呼‘乡下来的’‘那个土包子’‘乡巴佬’等等。
父母也嫌她行为举止太乡气上不了台面,时常呼来喝去。
‘丁果’知道家里人不喜欢她,她藏起心底的伤感,包容着弟弟妹妹们的无礼,低眉顺目的给一大家子当牛做马,包罗了全家人的衣服、卫生以及一日三餐。
她想用勤劳来获得认可,殊不知却让她的付出变得愈理所当然。
16岁时,街道来家里动员上山下乡,彼时家中符合下乡资格的有四人,‘丁果’、比‘丁果’晚出生十分钟的大弟丁建国、养女丁念君,以及比‘丁果’小一岁的二弟丁建设。
街道上催得紧,让他们赶紧表态,好歹得先走一个。
都不需要费劲劝说,父母只简单表示‘你是家里长女,又是弟弟妹妹们的姐姐,应该做个表率’,并以一种殷切的、委以重任的目光注视着她,‘丁果’便有产生了一种自己被家人需要的责任感,忙不迭点头报名下乡了。
送走‘丁果’,家里能量突然强大了!
也不知丁志钢两口子怎么运作的,大儿子、二儿子先后安排了工作,连养女都被‘丁果’父母塞进本市的纺织厂,还当了一名小干事。
一家人继续和和美美过日子,只有女配在乡下面朝黄土背朝天。
后来,养女谈了个高干子弟,家世很好,属于丁家踩着梯子都够不上的那种。
可男方父母看不上丁家,奈何儿子又喜欢,无法将两人拆散,便出了个难题:丁念君想进他们家门,就得给他们另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儿子带个媳妇过去。
丁志钢两口子不想放弃这门亲事,遂想起了在乡下当知青的大女儿,商议过后把人接回城,稍微打了点亲情牌,‘丁果’就一脸奉献精神地点了头,随养女一起嫁去了都,她嫁给傻子,丁念君嫁给了一表人才的如意郎君。
‘丁果’贯穿全文的口头禅是:‘只要家里好,我咋着都行’或者,‘只要xx好好的,我无所谓,咋着都行’,仿佛是没有自我的提线木偶,一生都被得不到的亲情牵绊着。
嫁人后,‘丁果’伺候傻子丈夫,伺候公婆,包揽了所有家务。
男女主前几年只负责卿卿我我、恩恩爱爱,后面开始联手创业,生的孩子都是‘丁果’在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