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普怀着满心的敬意与感恩,深深地拜别了旃檀功德佛,而后迈着沉稳而又略显迟缓的步伐回到了那熟悉的僧宅。他缓缓地抬起头,目光轻柔且带着一丝眷恋地扫视着屋内的每一处角落,喃喃自语道:
“这一方小小的天地,这房间里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都默默地陪伴着我度过了整整十年的修行岁月啊。人终究不是那冰冷坚硬的石头,也并非无情无义的草木,在这长久的相伴之中,又怎能不生出深厚的情感呢?若不是在这宁静祥和的地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潜心修行,聆听那蕴含着无上智慧的佛法妙音,我又怎能够有如今这般深刻的明心见性之感悟呢?”
小普的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激之情,他知道,在自己的修行之路上,有许多人曾给予过帮助与指引,而法正大师无疑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位。于是,他加快了脚步,不多时便找到了法正大师。小普恭敬地双手合十,深深地鞠了一躬,诚挚而又热情地说道:
“法正长老!小普今日特地前来,就是要向您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多亏了长老您之前慷慨赐予我的那本珍贵的《心经注解》,才让我在这佛法的浩瀚海洋之中,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使我能够拨开重重迷雾,如今已然大彻大悟,并且幸运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修行之道!您也知道,修行之路漫漫,需不断在世间历练方可精进。过不了多久,我便打算下山,前往那充满机缘与挑战的灵山去好好历练一番。此去山高路远,或许会耗费很长的时间,所以我思量再三,决定将这本对我有着非凡意义的心经注解送还于您,希望它能够留在这僧院之中,为后来的有缘人提供开悟的契机与指引。”
法正大师原本正静静地站在那里,眼神平和而又深邃。然而,当小普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那敏锐如鹰隼的目光仅仅只是轻轻一扫,便如同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牵引,瞬间牢牢地锁定在了小普的身上。仅仅是这短暂的一眼,法正大师便立刻洞悉了小普当前所处的境界——那竟是已然稳稳地踏入了神秘莫测、高深难测的三禅之境!刹那间,法正大师那张平日里总是波澜不惊、宛如古井无波的面庞之上,像是平静的湖面被一颗巨石砸中,泛起了一圈又一圈难以掩饰的震惊之色!他的心中更是犹如掀起了惊涛骇浪,暗自思忖道:
“此人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能够如此轻易地就让小普进入到这般高深的禅定境界之中!莫非……这夺舍小普身躯之人,乃是我佛门之中某位修为通天彻地、深不可测的大修士不成?”
要知道,小普从开始修炼至今,这时间的跨度并不算太长,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众多修行者或许还仅仅只是在修行的入门之境徘徊摸索,然而这小普却像是如有神助一般,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匪夷所思的速度迅速突破了重重难关,成功地迈入了三禅之境!法正大师强自按捺住内心的震撼,再次仔细地观察起小普此时周身环绕着的那一层柔和而又明亮的佛光。只见那光芒圆润无瑕、浑然天成,仿佛是由天地间最为纯粹的力量一气呵成般流畅自然地汇聚而成。这等奇异而又祥瑞的景象,分明就是一种圆满觉悟的至高象征啊!
想到此处,法正大师不禁微微低下头,暗自叹息了一声。相比之下,自己虽然也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好不容易臻至了三禅之境,但始终未能真正达到那种究竟圆满、无懈可击的境界。这些年来,他始终坚守着对佛法的虔诚与敬畏,每日每夜都勤修苦练,不曾有一日懈怠,不曾有一刻放松。然而,这修行之路似乎越往后越艰难险阻,犹如在茫茫的黑暗之中遇到了一道无形却又坚不可摧的瓶颈,让他在三禅初期这一阶段长久地徘徊不定,无论他如何挣扎,如何努力,始终无法取得更进一步的突破。
法正大师心中五味杂陈,沉默了片刻后,才缓缓开口说道:
“哦?小普,你这么快就要去游历世间了?那可真是恭喜你了,贫僧随喜赞叹。”
小普谦逊地微微低下头,双手合十,恭敬地回应道:
“长老,这一切的一切,都要衷心地感谢您!若不是有这心经注解为我指引方向,为我答疑解惑,我是绝不可能如此清晰地觉知自性本足,从而获得这难得的圆满境界的。”
法正大师微微张开嘴唇,似乎有许多话想要倾诉,想要询问,然而那话语却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卡在了喉咙之中,只轻轻发出了一声:
“呃,小普……”
小普瞧见法正大师此时欲言又止的模样,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强烈的好奇心。要知道,对于像小普这样拥有深厚修为和广博见识之人来说,任何神秘之事都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足以勾起他无尽的探索欲望。于是乎,小普毫不犹豫地施展出那传说中的“他心通”神通。只见他微微闭上眼睛,口中轻轻默念道:
“我心即佛心,众生皆有佛心。佛心本一心,不分你我他!”
随着小普的心念轻轻一动,一股无形的力量仿若一阵清风,瞬间从他的身上散发而出,向着法正大师席卷而去。刹那间,仿佛时间都停止了流动,整个世界都变得寂静无声,只剩下他们两人之间那微妙而又神秘的心灵联系。
就在这一刻,小普如同置身于法正大师的内心世界之中,清晰地感受到了法正大师内心深处的每一个想法和每一丝疑惑。原来,法正大师见到小普周身环绕着如此圆满、纯净的三禅气息时,心中大为震撼。他深知自己虽然修行多年,历经无数的磨难与考验,但始终未能突破当前所面临的瓶颈,而眼前这位年轻的小普却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达到这般高深的境界,想必一定有着独特的法门或心得。因此,法正大师才会犹豫再三,内心在挣扎与纠结之中徘徊,最终还是没有把心中的问题问出口。毕竟,他身为长辈,向一个晚辈请教这种事情,于情于理都并非易事,这不仅关乎到他的颜面,更关乎到他在佛门之中的威望与地位。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小普竟通过神奇的“他心通”神通洞悉了他的心思。
小普缓缓睁开眼睛,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对着法正大师轻声问道:
“长老可曾宿命通?”
法正大师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弄得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佯怒地说道:
“你这小家伙,明知故问!我不是早与你说过?”
小普并没有直接回应法正大师的嗔怪,而是神色平静地接着问道:
“昨日已死,今日方生!执念习气,即是无明!道破无明,何来瓶颈?”
法正大师听到“瓶颈”二字,心中猛地一震,他瞬间明白了小普的意图,知道小普这是在委婉地帮助自己。他心中暗自思忖,佛门修士悟道,其关键并不在于向外寻求答案,而在于自身内心深处的深刻领悟。若是有人直接将答案说得明明白白,反而会有损佛道所倡导的自性自足的道心,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利于修行者进一步成长与提升的。这就好比是小学生在做数学题,十加十等于多少?如果老师直接告诉他答案是二十,那么这个小学生或许只会机械地记住这个答案,而不会去深入地思考这道题本身的运算方法与原理。所以,无论是佛门还是道门,皆有“玄机”二字,修行者须知只有自己洞悉其中的玄机奥秘,方能够在这漫长而又艰辛的修行之路上稳步前行,不断地突破自我,实现更高层次的升华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