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普在法正长老的热心帮助下,苦等好些日子,终于盼来旃檀功德佛的接见。他难掩激动与紧张,赶忙行礼:
“阿弥陀佛!弟子小普见过旃檀功德佛!”
旃檀功德佛和声问道:
“阿弥陀佛!小普,你修行上遇何难题?但说无妨。”
小普眼中满是好奇:
“弟子想请教佛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究竟何意?”
旃檀功德佛轻轻摇头:
“小普啊,此真意难以言传,需你自悟。佛亦言此难以言说!你读的心经注解乃法正大师所着,许是他的分别念,对你学习有了干扰。”
小普困惑地皱起眉头:
“佛祖,那我如何正确理解心经?又怎样去除法正大师的分别念?”
旃檀功德佛缓缓说道:
“小普啊!世间诸事皆有因果。你有去除分别念之心,我便为你讲十二因缘镜,你需用心琢磨,明了分别念的前世今生,方能去除执念,领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真意。所有轮回始于一念不明。何为无明?即对世界真相的无知。因无明而生固执之念,有固执念便起烦恼,因烦恼而作恶事,轮回遂起。此乃十二因缘镜之开端。”
小普不住点头。
旃檀功德佛继续道:
“欲除无明,需凭智慧。你应多读佛经,勤修戒定慧,方可渐除无明,证得涅盘。”
小普摸着下巴思索,似懂非懂。
旃檀功德佛接着讲:
“无明缘行!不明真相而犯错事,此即心动,心动则身态亦变。”
小普眼睛一亮:
“懂了!心动便破不动佛境!”
旃檀功德佛笑道:
“阿弥陀佛,正是。犯错便生错误认知,故无明缘行,行缘识!此认知不佳,会引诸多麻烦。如法正大师对东西方存分别心,对东方好物能纳,西方好物却拒,此即分别念。小普,你可明白?”
小普自信说道:
“佛祖,我明白!法正大师心系东土,虽于西方修行,分别心仍在。实则修行无异,何必分东分西。”
旃檀功德佛赞许:
“很好!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以法正大师为例,因认知有误,对东西方看法有别,对同一世界之物与念皆有分别。名色缘六入,六入者,眼、耳、鼻、舌、身与第六意阿赖耶识,此六入乃其心与世界连接之处。小普,你可懂?”
小普兴奋回应:
“佛祖,我知!六入是心与世界交流之窗,世间物与念经六入影响吾心。”
旃檀功德佛眼中满是期待:
“小普,你很聪慧!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有六入便会触世间诸物与念。此接触对心影响重大,若无分别念则罢,若有,则使心分离,成轮回一部分。小普,你对六入缘触有何见解?”
小普认真思索后答:
“回佛祖,六入缘触会令现今之心渐离本心,往后之心亦会偏离,愈行愈远。”
旃檀功德佛夸赞:
“小普,你此轨道偏离之说甚妙!有接触便生新感,此即触缘受!眼观物传于心为视感,耳闻声传于心为听觉,以此类推,六入接触外物传于心之感即为受,常人称感受。小普,我讲法之声你耳传于心之感,可明此理?”
小普大声应答:
“能明白!佛祖!”
旃檀功德佛又道:
“心有喜感便欲得物,此为取!受缘爱,爱缘取!譬如见花,因分别而有名色,眼观而喜,缘其美而悦目,眼传此悦于心,心便欲得,遂驱身近花,嗅其香更喜,而后摘取或移至己处,此即取。因分别念,心不知花本于世界大空间,将世界与己空间分离,向世界索花欲纳于心。小普,受缘取之过程,你懂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