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
林萧没有选择黑豹,而是牵了两匹普普通通的黄骠马,准备妥当。
妮妮早已等在门口,一身利落的短打劲装,衬得她越发英姿飒爽。
她麻利地将一个小小的包裹系在马鞍上,里面是些换洗衣物和简单的用品。
“林萧哥,都准备好了。”妮妮仰着小脸,眼睛亮晶晶的。
林萧点点头,翻身上马“走吧。”
两人一前一后,没有惊动任何人,悄然离开了青山村,朝着潮音县的方向行去。
一路行来,官道平整,两旁新垦的田地里,虽然秋收刚过,但已经有农人在为冬小麦做准备,干劲十足。
进入潮音县地界,景象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县城虽然算不上多么繁华,但街道干净整洁,往来的行人络绎不绝。
林萧注意到,这些百姓的穿着大多朴素,甚至带着补丁,脸上也算不上有多少肉,但他们的精神头却异常饱满,眼神里透着光亮,那是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光芒。
两人找了个路边的茶摊坐下,要了两碗粗茶。
邻桌坐着几个刚从田里回来的农人,正一边喝茶一边大声谈笑。
“老王头,你家今年收成咋样?俺家那五亩地,刨去交公粮,足足剩了二十石!做梦都不敢想啊!”一个黝黑的汉子,咧着嘴,声音洪亮。
被称作老王头的干瘦老农,猛灌了一口茶,脸上笑开了花“你那算啥?俺家地好,一亩打了快七石!交了三成租子,剩下的够俺们一家老小吃两年了!以前给那周扒皮种地,累死累活,到头来还不是半饥半饱?哪像现在,跟着林大人,这日子才叫有盼头!”
“谁说不是呢!”另一个农人接口道,“不光是粮食,你看现在这世道,多安稳!以前三天两头不是土匪就是乱兵,现在晚上睡觉都踏实多了!”
“还有那书!俺前儿也去抢了两本《三字经》,才二十文一本!俺家那皮猴子,现在也像模像样地跟着念‘人之初,性本善’了!以前想都不敢想,俺们泥腿子的娃,也能读书识字!”
“哈哈哈,这都得感谢林大人啊!林大人真是活菩萨下凡!”
“对对对,等开春了,俺一定去庙里给林大人立个长生牌位!”
……
听着周围百姓发自肺腑的议论和感激,妮妮激动得小脸通红,她凑到林萧身边,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崇拜“林萧哥,你听!他们都在夸你呢!”
林萧端起茶碗,轻轻抿了一口,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民心可用,民心似铁。
这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证明,他这几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
“走吧,再去别处看看。”林萧放下茶碗,起身说道。
妮妮连忙跟上,目光始终追随着林萧的背影,充满了仰慕。
接下来的十几天里,林萧带着妮妮,几乎走遍了青麟郡下辖的所有县城和一些较大的乡镇。
他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
所到之处,情况大同小异。
各地都在大搞建设,修路、挖渠、开垦荒地,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百姓们虽然依旧清贫,但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笑容,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今年的大丰收、三成的地租、便宜的书籍,以及对林萧的感激和拥戴。
那些曾经被打倒的士绅豪强留下的土地,大部分已经分发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户,极大地激发了生产积极性。
官府的效率也明显提高,宋清和推行的新政令得到了有效执行,贪腐现象大大减少,官民关系也融洽了许多。
整个青麟郡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政通人和的景象,与外界的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半个月后,林萧和妮妮抵达了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