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三国风起扬州 > 第324章 张固设想的破敌之策(第1页)

第324章 张固设想的破敌之策(第1页)

阎圃满脸喜色,兴奋地对刘备说道:“主公,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我们一直苦苦等待的,不就是这样一个绝佳的时机吗?现在这个机会终于降临到我们面前了!”

然而,一旁的诸葛瑾却显得有些谨慎和疑虑。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那个“逃兵”,似乎想要从对方的身上找出一些端倪来。突然,诸葛瑾开口问道:“你既然身为校尉,那么应该知晓张固军队中的口令吧?”

面对诸葛瑾的质问,“逃兵”表现得异常镇定,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当然知道,口令是……”他将口令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迟疑,让人找不到任何破绽。

尽管如此,诸葛瑾心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消除,但他也实在找不出什么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逃兵”的真实身份。无奈之下,他只能暂且将心中的疑虑压下。

最终,刘备经过深思熟虑后,果断地拍案决定道:“传令下去,让三军做好准备,明天一早便开拔,全速向东进发,与曹孟德会师,共同攻打张固!”

随着刘备的一声令下,整个军队开始忙碌起来,士兵们纷纷收拾行装,准备踏上征程。当刘备率领着他那浩浩荡荡的大军驶出洛阳城时,他并没有意识到,就在这个夜深人静的时候,那名“逃兵”正悄悄地将一张纸条塞进了洛阳城某处的墙缝中。

纸条上的字迹简洁明了,只有短短的几个字:“鱼已上钩”。

而在鸿沟南岸,张固站在一处高地上,他身材魁梧,身披黑色战甲,威风凛凛。他的目光如鹰隼一般,紧紧地盯着正在紧张布防的大军,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冷峻的笑容。

在他身后不远处,五位谋士正围坐在一起,他们面前摆放着一幅巨大的地图,上面详细标注着各处的地形和兵力部署。这五位当世顶级谋士或沉思,或低语,正在对作战计划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最后的确认。

突然,一名传令兵如疾风般飞奔而来,单膝跪地,高声禀报:“报——刘备军已离开洛阳,正全速东进!”

张固猛地转过身来,他的双眼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般,紧紧地盯着传令兵,厉声道:“知道了!传令下去,按计划行事。此战,我要让曹操和刘备,有来无回!”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传令兵迅速离去,将命令传达给各个部队。一时间,号角声、战鼓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

春风轻轻地掠过鸿沟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仿佛是被这紧张的气氛所感染,水面也在微微颤抖。两岸的芦苇丛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

去年秋天,这些芦苇丛曾经一片枯黄,如今,它们已经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在风中沙沙作响。黄绿相间的色彩,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更迭和生命的延续。

张固怔怔的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却想着如何解决接下来的大战。

"主公,探马来报,曹操军主力已至鸿沟北岸三十里处。重新进驻长垣大营!"谋士郭嘉拱手道。

张固微微颔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佩剑。"两路大军,合计不下三十余万。。。"他低声自语,目光扫过身后五位谋士,"诸位以为,此战当如何破局?"

诸葛亮上前一步:"敌军虽众,却需渡河来攻。我军可据险而守,待其半渡击之。"

"不妥。"张固摇头,"曹操多谋,刘备谨慎,必不会轻易涉险。况且。。。"他望向远处绵延的芦苇荡,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被动防守,终非上策,结局不过是消耗战罢了,谁也奈何不了谁。"

周瑜忽然道:"主公可是想到了火攻?此时正值春风时节,风向多变。。。"

"正是。"张固嘴角微扬,"但不止于此。"他转身指向芦苇荡,"你们看,此时虽然入春,但是北方却一直干燥,引火之物随处可见,这也为咱们使用火攻有了条件的支持。"

张固目光一凛:"天意难测,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心中已经有了大概的想法,等完善之后,在与尔等细说。先回去吧!"

……

夜幕降临,张固独自立于帐外。星光下,鸿沟水面泛着微光。白日里,张固所说的破敌之策并不是随口说说。

历史上,用火攻大败敌军的战例并不止三国时的三场大火,比较经典的还有一场,那便是朱棣十万大军,大破李景隆五十万大军的第二次白沟河之战。

当年朱棣破李景隆之策。便是精兵正面与敌决战,用来牵制敌军的注意力;同时派出轻骑奇兵,携带火油硫磺后,绕至上风口,点火烧营。

再加上朱棣的运气,大风不仅助燃大火,还将李景隆中军主将的帅旗旗杆吹断。从而才有了历史上这次白沟河大捷,也有了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

此时的张固压力巨大,张固心中也掠过一丝不安。此战若胜,天下格局将定;若败。。。

随即,张固握紧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此战没有退路,唯有背水一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十日后,春风掠过鸿沟,卷起细碎的水花拍打在岸边。张固又站在高处,望着北岸逐渐聚集的烟尘,眉头紧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