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朝廷需要做的,仅仅是将这些富农豪强的财富夺走,让他们再度沦为‘贫农’,如此一来,天下的百姓就看不到差距,可以安心耕作,不再有诸多奢望,也不再会有那么多纷争,天下自然也就太平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并未反驳。
他确实重视农业。
在他看来,他认为的国富民安才是治国的根本,只有百姓勤耕田亩,国家才有财力维持运转,大明想要财源不断,国家长盛不衰,甚至让祖先得到祭祀,都离不开农业。
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说,天下最紧迫的是解决衣食问题,最重要的是施行教化。
他其实很赞赏孟子的‘轻赋税’主张。
但正因看得太清楚,才不得不将孟子的牌位从孔庙中移除。
因为孟子的思想与他推行的政策相抵触,如果让太多读书人意识到这一点,对大明的统治将造成严重冲击。
夏白始终注视着朱元璋。
见朱元璋毫无深思之意,便知他的固有观念根深蒂固。
自古以来,农民缴税服役是天经地义的事。
不容置疑。
有田则纳租,有力则服役,代代相传,遵循旧制。
供奉朝廷的田赋劳役,是应尽的义务,农民履行了这一职责,才算得上仁义忠孝,反之,不仅法律不容,天理亦不容。
这种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也让朱元璋深信不疑。
这正是古代重视农业的原因所在。
不仅能够贡献大量的田租赋税,还能够提供无报酬的大量劳动力。
如此优渥的条件,怎会有人不欣然接受?
夏白接着说道:“从陛下的角度来看,天下始终走在正道之上,只要继续维持现状,就能长治久安。然而,陛下往往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一点,那就是陛下之所以能够让这套体制运转得如此流畅,全因陛下能长期维持高压统治的状态。”
“但这种高压统治,只为陛下一人量身定制。”
“或许将来陛下会不断采取行动,清除一切可能威胁皇权以及任何可能挑战**统治的力量,甚至还会制定各种法令,对后世的**加以严格管控,迫使他们必须遵循陛下指引的道路前进。”
“那么,陛下是否还记得当初是如何评价太子的呢?”
听罢此言。
朱标顿时一怔。
他万万没想到,夏白竟然会提及自己。
朱标抬起头,偷偷瞥了朱元璋一眼,随即迅速收回视线。
“评价咱们的大儿子?”朱元璋亦露出异样神色,他扫了眼朱标,又疑惑地看向夏白,随即直言夸赞道:“咱们的大儿子自然是样样皆优,有勇有谋,足智多谋,果断决绝,兄弟和睦,举世谁人不称颂?”
夏白微微一笑。
似乎对这话并不十分认同。
夏白说道:“太子殿下声名远播,确实受到天下人的敬重。”
“不过,我所指并非这个层面。”
“而是‘仁’。”
“太子殿下比陛下更仁慈。”
“而这正是陛下创立的制度存在的最大问题。”
此话一出,大殿瞬间寂静无声。
朱标疑惑地看着夏白,不明白其中深意。
唯有朱元璋脸色一沉。
眼中再次闪过一道浓烈的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