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上古时代,人们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在任何方向上背景都一样的事实,对于他们而言毫不足怪。然而,从哥白尼时代开始,我们就被降级为绕着一颗非常平凡的恒星公转的一颗行星,而该恒星又是绕着不过是我们看得见的1000亿个星系中的一个典型星系的外边缘公转。我们现在是如此之谦和,我们不能声称任何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所以我们必须假设,在围绕任何其他星系的任何方向的背景也是相同的。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十三章宇宙的未来)
29。如果我们仅仅依据观测证据,则可预言宇宙会继续无限地膨胀下去。再过50亿年左右,太阳将耗尽它的核燃料。它会肿胀成一颗所谓的红巨星,直到它把地球和其他更邻近的行星吞没。它最后会稳定成一颗只有几千英里尺度的白矮星。我正在预言世界的结局,但这还不是。这个预言还不至于使股票市场过于沮丧。眼下还有一两个更紧迫的问题。无论如何,假定在太阳爆炸的时刻,我们还没有把自己毁灭的话,我们应该已经掌握了恒星际旅行的技术。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十三章宇宙的未来)
30。宇宙在1000亿年左右既不永远膨胀也不坍缩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前景。我们是否有所作为使将来变得更加有趣呢?一种肯定可为的做法是让我们驶到一颗黑洞中去。它必须是一颗相当大的黑洞,比太阳质量的一百万倍还要大。在银河系的中心很可能有颗这么大的黑洞。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十三章宇宙的未来)
31。在一颗黑洞中会发生什么我们还不很清楚。广义相对论的方程允许这样的解,它允许人们进入一颗黑洞并从其他地方的一颗白洞里出来。白洞是黑洞的时间反演。它是一种东西只出不进的物体。在宇宙的其他部分可能会有白洞。这似乎为星系际的快速旅行提供了可能性。麻烦在于这种旅行也许是过于迅速了。如果通过黑洞的旅行成为可能,则似乎无法阻拦你在出发之前已经返回。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十三章宇宙的未来)
霍金名作《时间简史》(普及版)精彩片段
1。当今大多数人会觉得,把我们的宇宙喻为一个无限乌龟塔的图像相当荒谬。但是我们凭什么就自认为了解得更好呢?暂时忘却你所知道的——或者认为你所知道的有关空间的知识。然后抬头凝视夜空。你对所有那些光点做何解释呢?它们是微小的火焰吗?它们究竟是什么?真是难以想象,因为这远远地超出了我们的日常经验。
(选自《时间简史》第1章思索宇宙)
2。因为地球围绕自己的轴自转,恒星就显得似乎在进行穿越天穹的旋转,除此之外,恒星看来是固定不动的,那么认为恒星是像我们太阳一样的,但却非常遥远的物体,就顺理成章了。我们不仅放弃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思想,而且,甚至认为太阳,也许我们的太阳系在宇宙中都不占有独特的地位。世界观的这一改变象征着人类思想的深刻转变:这是我们现代科学对宇宙理解的开端。
(选自《时间简史》第2章宇宙演化的图像)
3。任何物理理论都只不过是一个假设,在这个意义上,它只能是暂时的:你永远不能证明它。不管实验的结果多少次和某种理论相一致,你永远不能断定下一次的结果不和该理论相冲突。另一方面,一旦找到哪怕一个单独的和理论预言不一致的观测,就足以将该理论证伪。
(选自《时间简史》第3章科学理论的本性)
4。能量的一种形式是运动的能量,称作动能。正如使你的小轿车运动需要能量一样,增加任何物体的速度都需要能量。一个运动物体的动能等同于使它运动必须花费的能量。所以,一个物体运动得越快,它所拥有的动能越多。但是根据能量和质量等效,动能增加了物体的质量,所以物体运动得越快,进一步增加该物体的速度就越困难。
(选自《时间简史》第5章相对论)
5。1915年以前,人们认为空间和时间仅仅是个固定的舞台,事件在其上发生,但舞台不受发生事件的影响,甚至在狭义相对论中也是如此。物体运动,力吸引和排斥,但是时间和空间简单地延续而不受影响。人们很自然地认为空间和时间会永远延伸下去。然而,在广义相对论中情况完全不同。
(选自《时间简史》第6章弯曲空间)
6。原子由更小的粒子: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本身又由更小的称为夸克的粒子组成。此外,对应于这些次原子粒子的每一种都有一种反粒子存在。反粒子具有和同胞粒子相同的质量,但是它们的电荷和其他属性均相反。例如,电子的反粒子称作正电子,它具有正电荷,也就是和电子电荷相反。可能还有由反粒子构成的整个反世界和反人存在。
(选自《时间简史》第8章大爆炸、黑洞和宇宙的演化)
7。对于空间旅行者来说,这个旅程可能比留在地球上的人要感觉短促得多。但是在空间旅行老了几年的人,再返回时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喜悦,因为你会发现当时留下的每一个人都已经死亡几千年了。所以为了使人们对科学幻想作家们的故事感兴趣,他们必须假定,我们会有朝一日发现如何进行超光速旅行。这些作者中的大多数似乎还未意识到这一事实,即如果你能超光速旅行,则相对性理论意味着你还能逆时旅行。
(选自《时间简史》第10章虫洞和时间旅行)
8。其思想是,当时间旅行者回到过去,他们进入和记载的历史不同的另外的历史中去,这样,他们可自由地行动,不受和他们原先历史相一致的约束。
(选自《时间简史》第10章虫洞和时间旅行)
9。在量子力学中,物质粒子之间所有的力或者相互作用应该都是由粒子携带的。所发生的是,诸如电子或者夸克等物质粒子发射了携带力的粒子。这个发射所引起的反弹,改变了物质粒子的速度,其道理和发射炮弹之后大炮后退是相同的。然后,携带力的粒子又和另一物质粒子碰撞并被吸收,改变了那个粒子的运动。发射吸收过程的净结果和在两个物质粒子之间有过一个力相同。
(选自《时间简史》第11章自然的力和物理学统一)
《果壳中的宇宙》精彩片段
到了世纪之末,开始出现了和穿透一切以太的观念的偏差。人们预料光在通过以太时会以恒定的速率行进;但如果你通过以太顺着光的方向运动,光的速度会显得更慢,而如果你逆着光的方向运动,它的速度会显得更快。
(选自第一章相对论简史)
时间为何物?它是否像古老赞歌说的那样,把我们所有的梦想一卷而空的东流逝波?抑或像一道铁轨?它或许有环状测线和分岔,这样你可以一直前进,却又回到线上的早先过站。19世纪作家查理斯写道:“世间万物没有任何东西像时间和空间那么使我困惑。然而,因为我从来不去思考时间和空间,所以它们带给我的烦恼比任何其他东西都少。”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不去忧虑时间和空间,不管它们为何物;但是我们所有人有时极想知道时间是什么,它如何开始,并且把我们导向何方。
(选自第二章时间的形状)
哈姆雷特也许是想说,虽然我们人类的身体受到许多限制,但是我们的精神却能自由地探索整个宇宙,甚至勇敢地闯入连“星际航行”都畏缩不前之处——噩梦不再纠缠的话。宇宙究竟是无限的,或者仅仅是非常浩渺的呢?它是永恒存在的,或者仅仅是年代久远的呢?我们有限的思维何以理解无限的宇宙?甚至仅仅有这种企图是否就已经过于自信?我们是否冒着普罗米修斯命运的风险?在经典的神话中,他为了人类用火从宇宙处盗取火种,因为愚勇而受惩罚,他被链锁在岩石上,让鹰啄食他的肝脏。
(选自第三章果壳中的宇宙)
生命似乎起源于太初海洋之中,太初海洋在40亿年前覆盖着地球。我们不知道这是怎么发生的,也许是原子间的随机碰撞构成了宏观分子,这些宏观分子能复制自己并且将自己聚集成更复杂的结构。我们能确切知道的是,到35亿年之前,高度复杂的DNA分子已经出现。
(选自第六章我们的未来?“星际航行”可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