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郑听说了,笑得喷饭。
‐‐庆郑的忠告
晋国大军也是浩浩荡荡,离开绛城,前往韩原迎击秦军。
晋惠公这是第一次领军出征,心中忐忑不安,也不知道是祸是福。大军刚出城门,庆郑的车就跟上来了。
&ldo;主公,等等等等,有问题。&rdo;庆郑叫住晋惠公,好像有什么紧急事情。
&ldo;什么事?&rdo;晋惠公有点不耐烦。
&ldo;主公,你要换马。&rdo;
&ldo;为什么?&rdo;晋惠公更不高兴了,心说不让你给最高领导人当司机,你不高兴了?要出什么妖蛾子?
&ldo;你这马是郑国的马,不是晋国的马。历来打仗都要用本国的马,一来熟悉地形,二来适合本地的地势条件。现在你用郑国这种破马,一旦打起仗来,他们就会愤怒暴跳,呼吸急促,血管膨胀,表面强大,内心虚弱。到那个时候,你就后悔都来不及了。&rdo;庆郑说,虽然用词有些夸张,但是确实有理。
晋惠公的马确实不是晋国的马,而是郑国送来的郑国马,这种马非常著名,称为小驷。小驷的特点是身材矮小,步伐平稳,跑不快,但是坐在车上很舒服。这么说吧,典型的后宫马,平时走马看花,这样的马最合适。基本上,这种马跟驴比较接近。
这要是别人提出来的,晋惠公说不定也就听了。可是偏偏是庆郑说的,惠公偏偏就不听。
&ldo;老庆,看好自己的马就行了,这马你看不惯,我用惯了,舒服,你知道什么是舒服吗?&rdo;晋惠公话里带着讽刺,一点面子也不给庆郑。
费老大劲赶上来提合理化建议,谁知道热脸贴上了冷屁股,庆郑灰溜溜走了。
&ldo;狗日的,让你舒服,等打起仗来你就知道什么叫舒服了。&rdo;庆郑心里骂道。
‐‐秦晋大战
韩原,龙门山下。
秦国大军,战车四百乘;晋国大军,战车六百乘。
按着兵家的常识,敌军远来,利于速战。晋国军队最好的战略是防守,等到敌军无粮撤退,再尾随追击。可是,惠公哪里懂这些?于是,两家摆好阵势开战。
晋军多,秦军少,晋军的战略依然应当是严守阵脚,等待对方的士气下降,然后利用人数的优势发动进攻。而秦军人少士气高,利于混战速战。可是,晋惠公不懂,手下几个亲信也不懂。
两军对圆,秦军一个个都红了眼,想起去年一年吃糠咽菜,就恨得晋国牙根发痒。按着程序,原本应当双方国君在阵前斗斗嘴,然后开始动手。这次好,连骂战都省了,秦军直接就开始冲锋了。
晋军本来就士气低落,看见秦军冲锋,一个个都有些害怕。这个时候,强弓硬努守住阵脚的话,还有得打,偏偏晋惠公也下令冲锋。
这个仗没法打,真是没法打。两军稍一接触,晋军就开始溃败。于是,一场混战。龙门山下几十里的战场,到处都是秦晋两国的军队。
屠岸夷仗着自己力大无穷,倒撞过去,迎面遇上秦国大将白乙丙,两人交手,竟然棋逢对手。于是,从车上打到车下,最后扭打在一起。拼到筋疲力尽,双双摔进一个大坑中,在那里倒气。
惠公亲自冲锋,还射了两箭,射完之后发现事情有点不妙,怎么办?逃命吧。
&ldo;快跑快跑。&rdo;惠公急了,前面驾车的司机郤步扬听到惠公要逃,急忙调战车头。车头刚转过来,迎面杀来秦国大将公孙枝,郤司机当时就慌了手脚,把那四匹郑国小驷直接给赶坑里去了。也不知道怎么就那么寸,这坑里竟然还有水,是一泥坑。两个多月没下雨,方圆几十里就这么一个泥坑,被惠公赶上了。
郤司机一看,直接给郑国小驷上鞭子了。可是没用啊,郑国小驷就那么点力气,折腾几下,越陷越深,索性打死都不动了。郤司机没辙了,他知道,这要是晋国的马,一蹿就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