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之所以要找他们两个人来,是因为这两个人都在晋国生活过,所以希望他们中间的一个人或者干脆一块去。公孙枝明白这个意思,刚要请缨,孟明视抢先开口了:&ldo;派公子絷去吧,公子絷聪敏知礼,待人恭敬善于洞察。聪敏能够熟谙谋略,知礼适合派作使者;恭敬不会有误君命,洞察就能判断立谁为君。我觉得,我们都不如他合适。&rdo;
秦穆公一听,对啊,孟明视说得有道理啊,从前出使国外都是公子絷,每次都能出色完成任务,这次派他去挺合适啊。
就这样,秦穆公决定派公子絷去做考察工作。
从秦穆公那里出来,公孙枝对孟明视说:&ldo;主公原本的意思是让我们去啊,你怎么推掉了?&rdo;
&ldo;公孙大夫,这种事情费力不讨好,万一我们去了,推荐的人当了晋君,今后晋君再跟秦国干起来,我们岂不是成了罪人?所以,这样的事情只能公子絷去干啊。&rdo;孟明视说道,原来他想得更深。
&ldo;就是就是。&rdo;公孙枝恍然大悟。
谁也不是傻傻鸟,真是这样。
‐‐第三计行贿受贿
公子絷安排的行程是先远后近,先去考察重耳。
来到北翟,公子絷找到重耳,自我介绍了一遍,然后也不说废话,直接进入主题。
&ldo;我的国君派我来慰问你的逃亡之忧,以及丧亲之痛。我听说:得到国家常常在国丧的时候,失掉国家也常常在国丧的关头。时机不可放过,国丧的期限不会太久,请公子好生考虑。&rdo;这话说得够直接了,公子絷几乎就等于对他说&ldo;回国吧&rdo;。
重耳首先表示感谢,但是他不敢立即回答,于是找个撒尿的借口,偷偷溜出来找狐偃,把公子絷的话转达了一遍。
&ldo;不可以。逃亡在外的人没人亲近,只有诚信仁德,才能得到人们的亲近,拥立这样的人做国君才不危险。父亲刚死,灵柩还停在堂上就图利,哪个人会以为我们仁德?别的公子也有继承君位的权利,我们如果凭侥幸之心争先,哪个人会认为我们诚信?不仁不信,又怎么能有长久的利益呢?&rdo;狐偃说,又是一通大道理,这一次,重耳索性也不再深问了,他知道狐偃的话肯定有道理。
于是,重耳再来见公子絷,对他说:&ldo;承蒙你来吊慰逃亡之人,又负有帮助我回国的使命。但我重耳是流亡在外之人,父亲死了都不能得到哭丧的位置,又怎么敢有其他想法以玷辱你的义举呢?&rdo;
说完对着晋国的方向跪拜,然后站起来哭泣。
公子絷一看,重耳这人不错啊,因为只是考察,所以也没劝他。
公子絷就在重耳这里住了一个晚上,晚上,重耳除了派人来伺候之外,并没有来回访他。第二天,公子之上路,去考察夷吾了。
到了梁国,公子絷感觉轻松很多,因为梁国国君跟秦国同宗,这里的生活习惯、语言等等都与秦国一样。不过,更让他感到轻松的是夷吾的热烈接待。
夷吾早已经探听到是公子絷来,早早准备了各种好吃的好喝的候着,礼品也准备好了。
公子絷来到的时候,夷吾已经在门外等候,家里的奴仆们则穿上盛装,挥舞花环,站在道路两边,口中不断地欢呼:&ldo;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欢迎欢迎,热烈欢迎。&rdo;
公子絷一看,忍不住笑了。
两人寒暄过了,夷吾请公子絷进门,落座,亲自倒酒,热情得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