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荀息是一只傻傻鸟,但是看在多年朋友的份上,里克还是希望拉他一把。
&ldo;子死,孺子立,不亦可乎?子死,孺子废,焉用死?(《国语》)&rdo;里克劝荀息,这段话很有逻辑感:如果你死了,奚齐立为国君了,那就很值得啊;可是,如果你死了,奚齐还是被废了,你不是白死?何必要死呢?
&ldo;不然,我已经答应了主公了。吾言既往矣,岂能欲行吾言而又爱吾身乎?虽死,焉避之?(《国语》)&rdo;荀息坚持要死,他说他要说话算话,一定要死。
不管怎样,里克探清了左派的思路。
心里有底了,里克派人去请丕郑来,看看右派是怎么想的。
&ldo;三公子之徒将杀孺子,子将如何?&rdo;里克问,还用问荀息的那段话。
可是,丕郑不是荀息,他是丕郑。丕郑不吃这一套,他笑了,然后问:&ldo;三公子之徒,就是老里您吧?&rdo;
里克服了,尽管他一向就很服丕郑,这次他还是要强调一下他服了。原本想探对方的底,结果一下子被对方看透了底牌。
所以,里克也笑了。
&ldo;我问你,荀息怎么说?&rdo;丕郑接着问,也不知他是料到了里克摸了荀息的底,还是看见里克去了荀息那里,总之,他的问题一出来,就显示出高水平来。
&ldo;他说要为奚齐死,奚齐死,他也死。&rdo;里克老老实实地说,他怀疑丕郑是明知故问。
&ldo;老里,那你就努力干吧。咱哥俩是什么人?咱们筹划的事,哪有过不成功的?这样,我来帮助你一起行动。你呢,跟七舆大夫在国内作内应,我去翟国煽动他们出兵,再联络上秦国摇旗呐喊。那时候,咱们说谁行谁就行,不行也行;说谁不行谁就不行,行也不行,谁给咱们好处多,咱们就让谁当国君;谁要是不给好处,去他妈的,靠边凉快去。那时候,晋国不就是咱们的天下?(《国语》原文略)&rdo;丕郑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给里克,很诱人啊。
里克一听,不对啊,弄来弄去,这不成了发国难财?你说左派觉悟高吧,右派也不能这样反动啊。
&ldo;不行。我听说,义是利的基础;贪利是产生怨恨的原因。废弃义就谈不上得到利,贪欲深了怨恨就会萌发。奚齐难道得罪了民众吗?没有。民众的怨恨是因为骊姬迷乱国君并且欺骗了国人。她诬陷群公子,夺去他们的利益,使国君迷乱,听信她的谗言而驱逐群公子,逼杀无辜的申生而被诸侯取笑,使百姓无不将憎恨藏于内心,这恐怕就像堵塞大河一样,溃决了再也无法挽救。所以我打算杀掉奚齐而拥立逃亡在外的公子为君,是为了安定民心消除忧患,并且可以指望得到诸侯的援助。可以说,诸侯认为合乎义的就扶助他,百姓喜欢的就尊奉他,国家才能安定巩固。现在如果企图通过杀了继位的新君来发国难财,就是贪利而且违背了义。贪利则民众怨恨,背义则好处还会失去。为了一点好处招来民众的怨恨,会乱国而身危,还要害怕记载于史遗臭万年,这样做不好。(《国语》原文略)&rdo;长篇大论,有理有利有节,里克说得十分激扬,感觉自己从来没有这么高尚过。
掌声,虽然稀稀落落,但是很真诚。丕郑在笑,他一直在笑。
&ldo;老里啊,真想不到,你这么有才,这么深明大义啊。我刚才说的,不过是试探一下你。看来,你不为利诱所动。好,咱们联手行动。&rdo;丕郑也很激动,里克现在又成了右派。
两双大手握在一起。
‐‐左派在行动
如果以为左派和右派的斗争就这样轻易结束的话,那就太天真了。
尽管都是左派,荀息瞧不起二五,认为他们都是奸佞之人;尽管瞧不起二五,可是,他们毕竟都是左派,是一个战壕的战友。
二五听说里克找了荀息,他们的政治敏感度是比荀息要高的,他们意识到一定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于是,二五联手来找荀息。
&ldo;荀总理,您为了晋国日夜操劳,夜以继日,不舍昼夜,辛苦啊,大家都说您是晋国的好总理啊。&rdo;梁五习惯性马匹先拍上一段,随后东关五也拍了一段:&ldo;是啊,荀总理。这段时间,要是没有您的正确领导,晋国早就乱套了,您真是德艺双馨啊。&rdo;
荀息一听,差点乐了,东关五竟然把拍优施的马屁用到自己身上了,什么叫德艺双馨啊?尽管不喜欢他们,荀息知道还得依靠他们,因此也很客气,寒暄几句,问:&ldo;两位大夫,找我有什么事?&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