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徐听张启东这么说,顿时就反应过来了。难怪昨天小徐一直都没有看到张启东,大家伙儿一块儿吃中饭的时候,也不见张启东他来食堂,当时还觉得挺奇怪呢。
张启东这个人,思想观念都比较老,在对待吃饭那件事儿上也一样。
张可可她们总喜欢点外卖,因为食堂大叔的手艺虽然说还可以,吃着也挺经济实惠,但菜色毕竟就那么几样儿。肉末烧茄子,茄子烧肉末,翻来覆去,统共就这些。
但是外卖就不一样了,不仅选择多了,菜色也是各式各样,而且常常推陈出新,总有新菜色出来。
张启东和张可可她们不一样儿,他从来都是不点外卖的。
张启东总觉得,外卖不干净。油也不干净,菜也不新鲜,尤其是那些红烧的菜,里头不知道放了多少酱油、味精,这些都对人不好。
比五步蛇,毒蝎子,毒蜈蚣,更加莫测,更加恶毒,更会置人于死地的,不是别的,是人心。人心险恶,人心难测,人心不古,这些词儿的存在,全部都是有道理的。
外头的餐馆,大食堂那种的还好些,像那种快餐小餐馆儿,用的都不是什么好油,菜也都是掰掉了不新鲜的叶子,然后再炒给客人吃的。
更别提那些大料的添加了,都跟不要钱儿似的在往锅里放。
张启东始终都在心里坚信,外头的餐馆不健康。以前年轻的时候,没这个意识,不在意。后来有了一定的年纪了以后,这意识就有了。
在外头办案的时候,没办法,那只能硬着头皮,将就着吃。但是在警局,既然是有这个条件,可以吃到健康的饭菜,那当然要吃食堂了。
饭能吃的进去,咽的下去,就差不多了,要求不能太多。
吃饭本来就是一种能量的补给,能量够了,可以支撑着主人完成一天的人类活动,就足够了。
至于好吃难吃,多吃少吃,张启东其实都没有什么特别高的要求。
也是因为这样,张启东一直都是吃食堂的。昨天小徐没在食堂里看到张启东,就觉得很奇怪。
从前也有过张启东看案子入了迷,以至于忘记了时间,最后错过了吃饭的先例。但是这次不一样,最近又没有什么大案要案的,张启东没有什么需要他特别去忙的事情啊。
小徐就问了张可可她们,结果都说没看到张启东离开过办公室,大家伙儿都是一天没见着他了。
这会儿小徐听了张启东的话,登时就明白了。难怪昨天她听工位在门口附近的一个小警员说什么有一个局长的朋友来找局长,看来那个人,应该就是保险公司方面的人了。
再看张启东这会儿对于这个路线的熟悉程度,看来,昨天张启东人不在,应该就是和他的那个朋友一块儿已经去过一趟z市了。
张启东和小徐两个人很快就抵达了z市,张启东把车子开到了昨天的那家医院,然后停好了车。
小徐觉得奇怪,明明是来查什么水蛭,大出血之类的,可怎么到这医院来了呢。林大海的尸体不是没有被找到嘛,那来这儿干嘛。
小徐虽然想不通,但也根本来不及问,因为在她愣神的这档口,张启东已经下车了。小徐只好也连忙下车,然后跟上张启东的脚步。
走着走着,小徐就又发现了不对劲儿的地方了。张启东这根本就是朝着医院外面的方向在走啊。
他大费周章地来医院,却不进医院,而是往医院外头走,那他是要去哪儿呢?如果小徐她没有记错的话,之前资料上写着的林大海家里的地址,似乎并不在医院附近吧。
小徐一声不吭地跟在张启东的身后,一面又暗暗观察着后者。
小徐不知道,张启东他其实根本就是奔着那个流动献血车去的。
张启东出了医院的大门以后,朝着左右方向看了看,果然很快就看到了那辆流动献血车。
张启东朝着那辆流动献血车走了过去,然后二话不说地就上了车。
小徐看着张启东这一连串的举动,顿时就傻眼儿了。虽然不知道自己头儿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眼,但小徐思考了一下之后还是跟了上去。
张启东和小徐两个人一走进那辆流动献血车,就立刻有个护士朝着他们走了过来,站定之后,上上下下地打量他们两个人一遍问:“请问你们两位是过来献血的吗?”
张启东冲着那个护士摇了摇头,表示并不是她所理解的那样儿说:“只有我一个人献血,她不献。”
张启东口中的那个“她”,当然就是和他一块儿走进来的小徐了。
那个护士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清楚了,然后就走开,去拿工具去了。
小徐趁着护士转身离开的那个空当儿,赶紧问正前方的张启东说:“局长,我们不是来办案的吗?好端端的为什么突然就要献血啊?”
张启东意味深长地看了小徐一眼说:“我们不是要查那个大出血的事儿嘛,那当然要问这里的护士了。毕竟她们是最最专业的了。”
小徐听了张启东这话,还是有点儿没大理解。为什么说这里的护士是最最专业的呢?这旁边不就是家三甲医院嘛,医院里的医生,不说专家了,就是普通的大夫,那也肯定比这儿的护士要知道的多啊。
小徐之所以会这么想,倒没有什么歧视这里的护士的意思,她只不过是单纯地认为,医生比护士要难考许多,经验与知识,都是可以几乎完胜护士的。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要舍近求远,特特意意地离开医院,跑这儿来问护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