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夜又是一轮新日,寒家四姐妹早早起来漱了口,洗了脸便去把昨日烧炭的土包砸开把碳取出,以品相好坏分开放好。
又将准备烧炭的柴堆好,糊上泥,留好口,点上火。
便只留一人看着看着做最后的封顶堵口工作。
其他的几个去打扫屋子的打扫屋子,帮寒母准备早饭的准备早饭,去准备上山物什的去准备。
这边寒母也已经把早饭做上了,寒父则正把早上从山上运回来的大块的柴砍好堆好。
一家人吃过早饭后,寒父还是去镇上看看,寒四丫想了想直接跑过去:“爹吖,我也要去。”
这一句话便让所有人的视线射过来,寒父疑惑道:
“你去干什么,咱们现在又没钱,逛不了街…”
话还没说完就被寒四丫打断:“我不是去逛街,我想去镇上看看,怎么就这么难找工作,市场这么饱和的吗。”
“看看这里的镇是什么样的,能不能找到什么赚钱的道道,靠现在这样,我们是这辈子都别想修仙了。”
寒大丫听到“别想修仙”,立马也跑过去:“爹,我也去,好歹也十岁了,看看能不能有什么这个年纪能干的。”
寒父没想到闺女们当时说的想修仙是真的。
他是没想过,在他的意识里他们家的条件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想,还是让闺女们自己去看看残酷的现实吧。
不切实际的幻想自己扎破比他费尽口舌有用,这是他上辈子得出来的真理。
于是最后,除了寒母,都去了镇上。
寒四姐妹去挑挑拣拣穿了身比较能看的过去的衣裳,头发再整理整理便随父亲出了门。
现在已经卯时过半,路上有些同样去镇上的村民。
从他们所在的碧溪村到李家镇要走一个时辰。
有的跟寒父一样是去蹲工作,有的则是去买菜。
其间有近日来跟寒父一起搭伴走的村民,姓刘,是寒父寻工作时熟起来的,寒母也去他家借过种子送过炭。
今日寒父在村口等了一阵没等到他便先走了,如今赶了上来,看寒父把四个闺女都带上了,便问道:
“阿勇,你今日不去找工了?怎么把四个孩子都带上了,你不能是……”
为免刘兄弟误会,寒父赶忙解释:“哪能啊,我是做那种事儿的人吗,是闺女们想去镇上看看。
我反正总在镇上转来转去的找工也找不见,今天就不找了带闺女们去看看,一会儿到了镇上我就不和刘哥一起找工了。”
刘兄弟听了,嘴上应着心里却在想这寒勇也太惯孩子了。
孩子想去就带着去,也不看看自家都困难成啥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