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以慕长生看他时,那恨不得将他一口吞下去的眼神,他真怕这人忍不住,会做出什么可怕的事。
可住在工坊,慕长生又担心萧轼吃不好会亏了身子,便时不时地去买些荤菜改善生活。
慕长生不是小气之人,每回都会多买些,不止萧轼吃好了,工人也跟着沾光。
而伙食好了,工人干活更有劲了,产量自然有所提高。
看着账本上一笔笔进项,萧轼心情一日好过一日。
当然了,不止是水泥的存量和银钱的数目在涨,慕长生负责的沙和木材也是一日日堆满了库房。
萧轼每日打着算盘,一笔笔算着修建水闸所需物资。
渐渐发现,胡大人给的两千一百两白银,再加上他们这几个月挣的钱,筹的物资,建个水闸够了。
不仅够了,还有得赚呢!
见水泥工坊渐渐走上正规,萧轼稍稍放了手,去了水闸选址太湖村。
果然如蔡老头预测,当初定下这里修建水闸,衙门的人来贴告示,果然遭到两岸村民的强烈反对,闹了半月有余。
全是胡大人一力按下,又跟村民承诺,等水闸建成,会在旁边建小码头,村民摆摊做小生意,一律免摊位费。
村民们这才消停下来。
萧轼坐船去了两支流交汇的三角洲,选了一处土地坚实之地,对慕长生说道,“趁枯水期还未来,得赶紧将工棚和仓库建好。”
一听他们要建工棚和仓库,张衙役则有不同意见,“工棚是给服徭役的百姓建的吗?这个不用提前建,叫他们各自带木头和稻草,在堤岸上搭个窝棚就行,以往清淤时就是这么做的,你若是建工棚,岂不是又要增加预算?至于仓库,搭个顶棚就行。”
萧轼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还是按照惯例来,服徭役的百姓就仍住窝棚。至于仓库……”
他又摇头说道,“堆放木材、石料、砂的仓库确实搭个顶棚即可,可存放水泥的仓库必须防水防潮,还得高架空。”
慕长生也点头说道,“放心,我会在枯水期前建好仓库的。”
萧轼自然相信他。
慕长生这人,做事雷厉风行、高效又低调。
事情交给他,自然是一万个放心。
画好仓库的图纸后,萧轼便把事情全权委托给慕长生,而他自己,除了不时地过来看一下进度,其余时间要么待在水泥厂配料、监督生产,要么琢磨手机充电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