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中华之魂纪录片 > 第23章(第1页)

第23章(第1页)

△陈云

陈云是个埋头工作不爱声响的人,作为红五军团的中央代表,他在遵义会议上积极支持毛泽东。他192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30年9月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中央委员。1931年9月为中央临时政治局成员之一,1932年任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1933年任白区工作部长,1934年参加长征,先后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军委纵队政委、遵义警备司令部政委。

1935年4月,红军长征渡过北盘江后,中央决定要派一位负责人到白区恢复工作。主持全党工作的张闻天同志,主动要求离职前往,毛泽东不同意而最后改派了陈云同志。

陈云同志到上海后难以开展工作,于1935年9月转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了红军长征及遵义会议的情况,并在莫斯科撰写了介绍红军长征的《随军西行见闻录》。

陈云在文章中,生动地描写了红军突破国民党的四道封锁线,穿越老山界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艰苦卓绝的英勇事迹,揭穿了国民党说红军长征是&ldo;逃窜&rdo;的谎言。文章还暗示红军的战略转移是为了抗日。文章最后指出,如果国民党&ldo;继续内战与&lso;剿共&rso;,非但不能救国,而且适足以误,&ldo;如果停止自杀,而共同杀敌,则不仅日本不足惧,我中华民族亦将从此复兴矣!&rdo;1936年春,这篇文章在法国巴黎《全民月刊》上连载同年在莫斯科出版单行本,第一次向全世界宣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长征中,叶剑英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前敌指挥部参谋长,当中共中央和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率领右路军走过草地、到达潘州附近时,率左路军开进的张国焘不但违抗中央命令,不让左路军跟进北上,还阴谋分裂红军,加害中央。在紧急关头,叶剑英立即向毛泽东作了报告,避免了一次可能导致张国焘分裂党的企图。

△徐海东

1934年秋,徐海东奉中央命令,率红二十五军离开根据地长征,翌年夏天到达陕北,为随后到达的中央红军打开了局面。毛泽东称他是&ldo;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rdo;。

说起徐海东,家里一贫如洗,世代靠烧窑为生,有钱人称他们为&ldo;窑花子&rdo;。他从小在饥寒中生活,12岁就进了窑场,是徐家的第七代窑工。1925年到武昌打工,接受了革命道理,并秘密加人了共产党,为了学习军事,到湖北军阀部队里当兵。

北伐战争开始后,徐海东在被称为&ldo;铁军&rdo;的第四军中当少尉排长,在汀泗桥战斗中他率一个排击溃敌军两个连。后因国民党反共,他愤而回家,被中共黄破县委任命为农民自卫军队长,参加鄂豫皖边区的黄(安)麻(城)暴动。先后任县赤卫队大队长、红军团长、师长。他在作战中以勇猛著称。在红四方面军中有&ldo;徐老虎&rdo;的威名。

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主力在敌人&ldo;围剿&rdo;下仓促突围,鄂豫皖苏区陷人&ldo;匪区壮丁全部处决&rdo;、&ldo;粮食全部搬走&rdo;、&ldo;房屋烧光&rdo;的危境。只率一个团留下的徐海东挺身而出,重新组织零散的部队和伤员,重建红二十五军,先后任副军长、军长。此后,他伤病交加。在&ldo;肃反&rdo;时,因大胆批评领导的错误而被人怀疑,但革命意志从不动摇。国民党南京政府把徐海东与毛泽东、朱德并列为通缉悬赏最高的三个人,标定头颅赏额均为25万块大洋。

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为了加强统一指挥,中革军委1935年7月21日决定: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基础,成立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将第一、二、三、九军团,依次改编为第一、三、五、三十二军。红四方面军的第四、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三军番号不变。朱德任红军总司令,张国焘任总政委,刘伯承任总参谋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叶剑英任参谋长。第一、三、五、三十二军军长分别是林彪、彭德怀、董振堂、罗炳辉;政委分别是聂荣臻、杨尚昆、李卓然、何长工。

△七律长征

红军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于云贵高原的乌蒙山中,四渡赤水,大胆穿插,机动作战,把蒋介石亲自督战围追堵截的几十万部队甩在侧后。5月至6月红军先后胜利渡过金沙江,穿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实现了同红四方面军的会合。会合后的红军,由于张国熹的右倾分裂主义,再次处于新的危机之中。为维护红军的统一和团结,毛泽东毅然率领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穿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9月18日翻越岷山。&ldo;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后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rdo;,后来毛泽东在他的诗中这样形容当时的心情。10月他以这样无比喜悦的心境,写下了《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江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对长征回顾的史诗,是一气呵成的,壮阔自然,一扫前两首词中带有的忧虑,以高昂的革命激情描述了红军远征以来所跋涉、激战过的万水千山。一句&ldo;只等闲&rdo;,将逶迤的五岭山脉视为不过翻腾的&ldo;细浪&rdo;,而磅礴的乌蒙山峦也只是滚动的&ldo;泥丸&rdo;。接着用一暖一寒两字来写强渡金沙江和大渡河,最后一个&ldo;喜&rdo;字过雪山,将红军不怕困难,蔑视困难,克服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