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这次舅舅只能给你买一套连环画哦。”
新华书店柜台上也有很多选择。
是买血腥残暴充满国学文化政治寓意的封神榜呢,还是买盗版山寨的日本卡通花仙子呢,还是盗版山寨美国的米老鼠与唐老鸭呢,还是买那个一点科幻价值都没有脚趾想都不可能实现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世界呢,还是买……
好吧,最后舅舅都给买了,虽然不是一次都买来的。
但张仲文的选择中,最喜欢也最常阅读的却是《岳飞传奇》。
为什么?成年后的张仲文得出的结论是,那个连环画里有个脱了上衣的男人跪在地上,摆出一个精忠报国千古大义的姿势,让张仲文觉得说不出来的兴奋……
“小文,这是你二舅妈带来的大功哥!”
随着之前的选择来到了这个选择阶段的张仲文,对这个空降的表哥也有如下态度选择。
A——尝试喜欢他,如果可以喜欢,就喜欢。
B——表面假装喜欢他,但是讨厌他。
C——保持冷漠,观察等待。
D——什么都不尝试。
但是这个表哥本身的人生选择,给这个表哥已然造成了一个非常强势的特点。杨立功很乖很听话,张仲文很乖也很听话,但是杨立功读书成绩好,张仲文的学习成绩一般般绝对不能说好——学习好的孩子胜出。
于是张仲文在日后与他相处的人生中遭遇了这个选择。
A——他人长得很令我兴奋,性格好,学习也好;那么当然就崇拜热爱他,我也要以他为榜样,好好发育,好好学习。
B——只专注于他令我兴奋的部分就好了,忽略他学习好这个事情,崇拜他热爱他,因为发育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学习?很累很费神不是么?
那么张仲文同时也面临了很多伴生性的选择,例如:
A——在书桌上认真学习,忍受头晕和恶心。
B——在书桌上假装学习,其实在画画。
C——根本连书桌都不上,看电视,随便对付一下作业。
D——不到爸爸妈妈发怒的时候,作业也不用做,玩!
于是,选择产了选择,分支,循环,最后得出了他无法逆转的选择结果。例如,关于杨立功是谁?
张仲文的童年:杨立功是一个表面客气的表哥,他什么都好,你比不了,也尽量不要和他比,也不要和他出现在一起,大人们会唠叨你对比你。
张仲文的少年:杨立功是我二舅家的表哥。
张仲文的青年:杨立功?某表哥。
中年的张仲文:看,他离婚了吧……
当他得知这个表哥离婚的消息之后,心里一点儿真正的同情感都没有,这不是他冷血无情不惦念亲情,而是他有着一个坚定的选择一定有结果得与偿必有平衡的理论,根据这个理论,他觉得杨立功没有任何需要他或者同情的地方。
表哥杨立功结婚五年离婚,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老婆不曾生育——据说没有谁病,但就是没有看到孩子。这个核心问题导致婆媳矛盾衍生夫妻感情破裂而离婚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