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当然支持。你看,只要出一些费用就可有水师护航,再也不用担心那些杀千刀的海盗。朝廷想地实在周到。&rdo;
&ldo;可是,只有六个港口,太少了。若是开在杭州就好了。那我们就可以在家门口做生意了。嘿嘿。&rdo;
&ldo;这位老兄,你用点脑子想一下啦。朝廷刚开始恢复海上通商,市舶司又要重建。那有如此多精力管理这么多的港口。不过,过得几年,不仅杭州,恐怕就连我家密州(今山东胶县)也会开通。哼哼,到时,只怕你家的实力不够。&rdo;
&ldo;既然这样,我们还等什么。举手赞成就是了。&rdo;
于是乎,众多地商家纷纷高声支持。
李俊才重咳两声,场面顿时静了下来。
李俊才开口道:&ldo;既然诸位如此支持此政策,实在是大明之福。不过,四处港口市舶司的办事之处还没定下来,原因是朝廷正在四面打仗,所以……&rdo;
一名商人大声道:&ldo;这有何难。本人愿捐一万两帮助朝廷建广州市舶司。&rdo;听口音,岭南一带的商人。
李俊才拱手道:&ldo;那就多谢慷慨了。&rdo;
又有人大声道:&ldo;本人愿捐一万两帮助朝廷建泉州市舶司。&rdo;福建一带的口音。
然后不断的有人支持本地的港口的建设。到最后,在场所有的商人都为自己所在地地港口捐款一万两,每个港口所得的款项高达二十多万两。这些钱足够朝廷建一栋又高又大又宽敞的市舶司办公楼。
王福微微一笑,这些商人为利而来。废止海禁对他们来说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
对于这些富得流油的巨商而言,简直是毛毛雨。
投资,就是先要投钱进去,才能回收资本,产生利润。
一切尘埃落定之后,王福起身道:&ldo;诸位热心爱国,本官替皇上多谢诸位的拳拳之心了。明日,本官就会将此事上报朝廷,尽快将此事安排下来。相信不用多久,皇上便会下旨兴建市舶司官衙。诸位回去也该好好准备一番。&rdo;
聚会,欢尽而散。
次日,朝会之中,王福写成的奏折抄录成二十份并分发到众大臣手中。
看着众大臣,崇祯有点意气风发的样子问道:&ldo;不知诸位爱卿对这份奏折,有何看法?&rdo;
在他认为,海禁一开,税收大增。也不用为造燧火枪的钱而苦恼。就在昨天,户部就来投诉,言国库空虚。吓了崇祯一大跳,江南乃是富庶之地,一年地税收也达数百万两。再加上抄了徐李两家,获得三百多万白银,怎么一下子就用完呢。原来,火枪经过流水线与标准化生产后,成本与消耗也降了下来,可生产速度上去了,钱也花得快。近一个月来,一共生产出四万多支燧火枪,子弹更是不计其数,钱花光了也是常理。崇祯这才感觉到没钱万万不能的无力感。
崇祯话间一落,崔慕白立即出列赞同道:&ldo;臣觉得王大人所写极为有理。废止海禁,迫在眉睫。臣赞现重设市舶司。&rdo;
市舶司,主要负责对外(海上)贸易之事。唐时对外开放,外商来货贸易,广州等城市就成了重要通商口岸,国家在此设市舶司,或特派,或由所在节度使兼任。其职掌检查进出船舶蕃货、征榷、贸易诸事,五代时废止。宋代重视海外贸易,开宝四年(公元9711年)在广州设市舶使,掌海上贸易。徽宗崇宁元年七月又在杭州、明州(今宁波)、密州(今山东胶县)、秀州(今上海淞江县)等地设市舶司,负责检查进出船只商货、收购专卖品、管理外商。建炎(公元1127‐1130年)初罢闽、浙市舶司,职归转运司。元同宋制,世祖时,于广东置市舶提举司,武宗至大时(公元13081310年)罢。仁宗弛禁,改立泉州、广州、庆元三市舶提举司,掌发放船舶出海公检、公凭,检查出海船舶及管理所辖口岸船只事宜。明代于沿海各处置市舶提举司,掌海外各国朝贡市易之事。
简单的来说,市舶司就相当于现代的海关,监管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编制海关统计;办理其他海关业务。
王福地奏折上写的就是市舶司地基本职能和发展前景。而这些基本职能大多是通过则崇祯而获知。
兵部尚书史可法也出列道:&ldo;臣亦赞同重设市舶司。臣也有一点建议,凡是出海贸易之商人须将海外情况一一报与朝廷,并有刺探外外藩国敌情之责。&rdo;
崇祯道:&ldo;准。&rdo;不愧是兵部,想到的都是打仗情报之事。
过得良久,绝大多数大臣都赞成重设市舶司。
崇祯微笑道:&ldo;商人已经捐助上百万两助朝廷建设市舶司官衙。既然众卿都已经答应,就尽快实施。既然有了市舶司,便要有市舶司使。不知,谁可担任此职?&rdo;
市舶司掌管地乃是整个大明对外通商权力,成为市舶司使,那便意味着能扼着商人的钱袋子。若是商人不识趣,那商人休想出一条船出海做买卖。
崔慕白道:&ldo;臣举荐王福。从王福所写奏折可知,王福对市舶司甚为熟悉,现在官衙重建更需熟知业务之人。&rdo;
崇祯笑道:&ldo;嗯,所言有理。王福,你可有信心做好此职?&rdo;
王福上前拱手道:&ldo;臣,愿竭力一试。&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