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三十三剑客图连环画 > 第1章(第2页)

第1章(第2页)

“其时越王又问相国范蠡曰:‘孤有报复之谋,水战则乘舟,陆行则乘舆。舆舟之利

,顿于兵弩。今子为寡人谋事,莫不谬者乎?’范蠡对曰:‘臣闻古之圣人,莫不习战用

兵。然行阵、队伍、军鼓之事,吉凶决在其工。今闻越有处女,出于南林,国人称善。愿

王请之,立可见。’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处女将北见于王,道逢一翁,自

称曰‘袁公’,问于处女曰: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多所隐,惟公试

之。’于是袁公即杖(竹名)竹,竹枝上颉桥(向上劲挑),未堕地(‘未’应作‘末’

,竹梢折而跌落),女即捷末(‘捷’应作‘接’,接住竹梢

)。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遂别去。“见越王。越王问曰:‘夫剑之道如之何?

’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无道不习,不达诸侯,窃好击剑之道,诵之不

休。妾非受于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

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

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

看上去好像温柔的女子,一受攻击,立刻便如受到威胁的猛虎那样,作出迅速强烈的

反应)。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来,

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王欲试之,其验即见。

’越王即加女号,号曰‘越女’。乃命五板之堕(‘堕’应作‘队’)高(‘高’是人名,

高队长)习之教军士,当世莫胜越女之剑。”《吴越春秋》的作者是东汉时的赵晔,他是绍

兴人,因此书中记载多抑吴而扬越。元朝的徐天祜为此书作了考证和注解,他说赵晔“去

古未甚远,晔又山阴人,故综述视他书纪二国事为详。”书中所记叙越女综论剑术的言语

,的确是最上乘的武学,恐怕是全世界最古的“搏击原理”,即使是今日的西洋剑术和拳

击,也未见得能超越她所说的根本原则:“内动外静,后发先至;全神贯注,反应迅捷;

变化多端,出敌不意。”《艺文类聚》引述这段文字时略有变化:“(袁)公即挽林内之

竹似枯槁,末折堕地。女接取其末。袁公操其本而刺处女。处女应,即入之。三入,因举

杖击袁公。袁公则飞上树,化为白猿。”叙述袁公手折生竹,如断枯木。处女以竹枝的末

梢和袁公的竹杆相斗,守了三招之后还击一招。袁公不敌,飞身上树而遁。其中有了击刺

的过程。

《剑侠传》则说:“袁公即挽林杪之竹似桔槔,末折地,女接其末。公操其本而刺女

。女因举杖击之,公即上树,化为白猿。”“桔槔”是井上汲水的滑车,当是从《吴越春

秋》中“颉桥”两字化出来的,形容袁公使动竹枝时的灵动。《东周列国志演义》第八十

一回写这故事,文字更加明白了些:“老翁即挽林内之竹,如摘腐草,欲以刺处女。竹折

,末堕于地。处女即接取竹末,还刺老翁。老翁忽飞上树,化为白猿,长啸一声而去。使

者异之。

“处女见越王。越王赐座,问以击刺之道。处女曰:‘内实精神,外示安佚。见之如

妇,夺之似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捷若腾兔,追形还影,纵横往来,目不及瞬。得吾

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大王不信,愿得试之。’越王命勇士百人,攒戟以刺处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