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反派的自我修养顾逍遥 > 第45节(第2页)

第45节(第2页)

&esp;&esp;一场平平无奇的朝会结束,嫏嬛瞥了眼还不如自己院落豪华的皇宫,对青鸾国的落后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知。

&esp;&esp;这个国家由于地势原因,土壤质量并不好,因此百姓种的粮食都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一旦有个天灾人祸,连皇都里的大臣包括皇帝都得缩衣节食,矿石亦属于稀缺资源,拿来打造铁器都不够用,更不消说是民用了。

&esp;&esp;至于一些玩乐用的物品,比如烟花,则更是奢侈品种的奢侈品,不到重大场合绝不会燃放,且就算燃放了,也是节俭着用。

&esp;&esp;这种苦寒的国家,也许每年的创收还不如大乾一个热闹的城市所带来的营收。

&esp;&esp;舆驾载着嫏嬛去养心殿处理政务,但说是处理,其实能轮到嫏嬛发言的地方少之又少,大多都是一些请安奏折,真正干实事的问题,则早在青鸾殿上就已经决定好了,根本不用嫏嬛去费心思考政策。

&esp;&esp;跟被架空了也没什么区别。

&esp;&esp;然而这种局面,却是原身作出来的,一开始时所有奏折还是老老实实呈上来的,只是原身虽然没有处理的一团糟,但疏漏却不少,被大臣和贤王他们点出的多了,原身就干脆每次一遇到事就先问他们,自己连脑子都懒得动了。

&esp;&esp;身为一个帝王,自己没脑子,自然就不能指望别人再对她抱有多少希望了,要不是还顾忌着原身身为皇帝的颜面,估计那些事就不是拿到青鸾殿说,而是直接呈给贤王他们处理了。

&esp;&esp;也亏得贤王在文官中颇有声望,德王又手握军队,不然以原身毫无建树的政治能力和脑子,这个国家没准早就被改名换姓了。

&esp;&esp;也是有贤王跟德王压着,青鸾国至今还维持着一个稳定的局面。

&esp;&esp;毕竟三角形,历来都是最稳固的。

&esp;&esp;嫏嬛模仿着原身的笔迹批阅着奏折,还不到半个时辰,便听见掌事宫女的声音响起:“陛下,太女殿下过来请安了。”

&esp;&esp;“让她进来。”

&esp;&esp;嫏嬛将笔搁在一边,脑海中浮现出了太女的资料。

&esp;&esp;原身只有这一个孩子,由于生她的时候折腾了一天一夜,从小就没怎么吃过苦的原身说什么也不想再生

&esp;&esp;太女听到嫏嬛的声音,身体蓦的晃动了一下,像是害怕,又像是单纯起来得太急,没能维持好仪态。

&esp;&esp;“给太女赐座。”

&esp;&esp;嫏嬛话音刚落,立马便有宫人将裴婧领到了嫏嬛御座之旁的位置上,裴婧跪坐下来。

&esp;&esp;椅子这种东西,并不是谁都能坐的,家有老人便老人坐,没有便是一家之主坐,总之,不论如何位置都只有一个,余者只能跪坐,仰望坐于椅子上的人。

&esp;&esp;青鸾国皇帝与太子太女间的关系并不亲密,跟嫏嬛前世历史上的汉朝有些相似,正式场合太子向皇帝问安都得由官宦一层层报上去,然后再由官宦将皇帝的话传达回去,要想面见皇帝,还得皇帝准许才醒。

&esp;&esp;而非储君的皇子皇女,却完全不用遵守这种规矩,只要不是直接闯进了朝堂,或在皇帝跟大臣商量要事时强闯,平常时去见皇帝根本不用打报告。

&esp;&esp;这是青鸾国建国以后便有的传统,因为储君一立,便是国本,自然不能以普通皇子皇女的方针去教育,他们既是血脉至今,也是君臣。

&esp;&esp;所以私底下有些规矩可以选择性无视,但在公开场合,却是一个步骤都不能少。

&esp;&esp;嫏嬛觉得,要不是青鸾国的国君每代子嗣都没丰过,单凭这种疏远的关系,太子被废了又立都不算什么稀奇事。

&esp;&esp;毕竟皇家间的父女、父子关系,一向都是很复杂的,可惜青鸾国每任国君孩子来来回回就那么两个,就算对自己立的太子太女不满意,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esp;&esp;裴婧跪坐下来后,便恭谨垂首在原地,尽管看上去胖乎乎的,但仪态却挑不出一点错来。

&esp;&esp;“婧儿来得正好,”嫏嬛瞥了一眼手里的奏折,“过来。”

&esp;&esp;原身对这些请安折没什么兴趣,所以如果裴婧来请安时正好撞上了原身在批阅奏折的话,她就会将这些玩意儿都扔给裴婧,嫏嬛恰好也对这些没什么兴趣,刚好扔给这个便宜女儿。

&esp;&esp;对此,大臣们也心知肚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