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裹着浓烈的咸腥味,如一头猛兽般灌进营帐,那腥味直刺鼻膜,萧云天捏着染血缎带的手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指节处的青筋都隐隐凸显。
郭启一脚狠狠踹在瘫坐在地的驿卒身上,怒喝道:"三十里外的渔村藏着倭寇接应点,这群杂碎用信鸽给海盗传消息。"
三更天的渔港,一层薄如轻纱的雾霭缓缓飘动,那雾气带着海水的湿凉,弥漫在空气中。二十名精兵小心翼翼地踩着退潮后湿漉漉、软乎乎的湿沙,一步一个脚印地摸进村口,脚下的沙子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萧云天一脚踢开半掩的柴门,那门“吱呀”一声响,竹匾里晒着的紫菜碎像雪花般簌簌往下掉,发出轻微的“簌簌”声。石臼旁堆着三筐发黑的雄黄饼——与伤兵营收缴的军粮一模一样,那雄黄饼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药味。
"不对劲。"郭启用刀尖轻轻挑起晾在竹竿上的粗布衣,三道崭新的裂口边缘沾着铁锈,那铁锈味混杂在空气中,“这是刀痕。”话音未落,东南角的马厩突然传来“哐当”一声瓦罐碎裂声。
十二道绊马索从沙地里弹起的瞬间,七、八个黑影如敏捷的猎豹般从屋顶鱼跃而下,落地时带起一阵沙尘。
淬毒的箭矢带着“咻咻”的风声擦着萧云天耳畔钉进木桩,尾羽上绑着的火药筒滋滋冒烟,那刺鼻的火药味瞬间弥漫开来。
"散开!"
爆裂的火光如绽放的花朵般撕破夜幕,六个举着藤牌冲锋的士兵被渔网兜头罩住。浸过火油的网绳遇火即燃,“噼里啪啦”的燃烧声混着皮肉烧灼的“滋滋”声响炸开,一股焦糊味和血腥味弥漫在空气中。提水桶冲过来的伙夫踩中陷坑,“啊”的一声惨叫,被竹刺捅穿脚掌,鲜血汩汩流出。
萧云天挥刀斩断缠在腿上的钩镰枪,腥咸的血雾如红色的烟雾般蒙住眼帘,视线变得模糊起来。
厢房屋檐下垂着的二十串干辣椒突然齐刷刷爆开,辣椒粉随着海风如烟雾般糊向人群,刺鼻的辣味瞬间充斥鼻腔,此起彼伏的咳嗽声里又倒下三个捂着眼睛打滚的兵卒。
"龟孙子玩阴的!"郭启抡起石磨狠狠砸穿土墙,“轰隆”一声,拽出两个往火堆里添松脂的倭寇。
断裂的肋骨折出皮肉,那人却咧嘴露出黑黄的牙,发出“嘿嘿”的怪笑,咬破齿间蜡丸的刹那,郭启的短刀已削飞他半片头盖骨,鲜血飞溅而出。
贴着"囍"字的窗棂后闪过半张孩童的脸,那孩童的哭嚎刚冒头就被掐断,只剩下一片死寂。
萧云天踹翻冒着青烟的灶台,滚烫的陶罐“砰”的一声砸在倭寇背上,烫红的皮肤下鼓起数条蠕动的黑线——是南疆蛊虫!那蛊虫散发着一股令人作呕的腥味。
"他们在拖时间!"萧云天一边劈开迎面而来的链锤,一边喊道,铁链擦过脸颊时带起串血珠,脸上传来一阵火辣辣的疼痛。
西南方芦苇荡传来船桨破水声,“哗啦哗啦”的声音格外清晰,六个百姓打扮的汉子正扛着木箱往舢板跑,箱缝里漏出的银锭在月光下泛着冷光,那冷光透着一股寒意。
染血的蓑衣堆里突然刺出柄短弩,萧云天旋身将郭启撞开,弩箭穿透肩胛时他反手掷出账册,只听“噗”的一声,弩箭射进肉里。
包铜的册角正中弩手太阳穴,珊瑚珠串崩裂四溅,“噼里啪啦”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五颗珠子恰巧卡住正在合拢的闸门齿轮。
倭寇首领的八瓣盔在桅杆顶端晃了晃,三长两短的竹哨声如尖锐的利箭般刺破潮声。
萧云天抹了把糊住眼睛的血浆,看见所有敌人突然放弃缠斗,齐刷刷扑向搁浅在滩涂的龟船残骸。渔网里垂死的火苗如跳动的精灵般舔舐着船帆,涨潮的海水“哗哗”地漫过甲板上散落的雄黄饼。
萧天云的靴底碾过半块带牙印的饼渣,突然盯着礁石缝隙里反光的水渍眯起眼——那抹幽蓝不该出现在腌渍海货的盐卤里,那幽蓝的光芒透着一丝诡异。
郭启的刀尖挑开倭寇尸体的腰带,五枚刻着菊纹的铜钱“叮当”一声落地。
萧云天弯腰捡起沾着火药末的铜钱,听见身后传来木窗支摘的轻响,“咯吱”一声,仿佛是夜晚的低语。
窗缝里伸出半截颤抖的枯手,往染血的沙地上扔了块绣着浪花纹的帕子,那帕子带着一股陈旧的气息。
潮水没过脚踝时,那海水带着丝丝凉意,桅杆顶端的倭寇首领又吹响竹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