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出土资料显示,当地的僧人尼姑们很多住自己家里,结婚生子,种地经商,缴税当兵,寺院有活动临时通知他们,他们跟俗人的区别只有‐‐可以通过做法事赚钱。即使住在寺院里的僧尼,平常也不管饭要自己喂饱自己,甚至房子都要自己修造,产权归个人所有。
在这种情况下,&ldo;出家&rdo;已经成为了一种纯职业行为而不是生活方式了。这一现象估计在中原江南地区的一些较偏僻县乡也广泛存在,而且东延日本、下传明清民国近现代。如果您还想对此有更深刻的认知,可以阅读汪曾祺先生代表作《受戒》,体味近代江南水乡的僧人生活。
本篇主要参考资料≈深度了解推荐:
郝春文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王景琳中国古代寺院生活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李富华中国古代僧人生活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
李艳茹唐代小说呈现的佛教寺院社会生活图景香港: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2011
注33:&ldo;三贴近&rdo;: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当个有文化的唐朝人
郎君,您这一口标准长安音实在是……土得掉渣了!【中古普通话】
您想穿越回唐朝吗?您想跟武则天、杨贵妃、李白、贺知章一起喝酒聊天吗?‐‐您听得懂他们说话的口音吗?
武则天是山西人,杨贵妃生于四川,贺知章是听着吴侬软语长大的,李白更是据说一竿子戳到中亚去了。这天南海北的人凑到一起,就算是在现代中国,彼此的口音都可能要闹不少笑话给编成相声说,何况是在没电视机,没电话,没新闻联播,没视频聊天的唐朝,又何况唐朝全盛时候的疆域比现在还大,各种稀奇古怪的族群比现在还多呢。
所以啊,作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各地人想要相互沟通、交流、学习、进步,普通话是不能不学的。
唐朝的普通话是什么模样?很多人想当然,觉得既然现代普通话是以明清两代的首都‐‐北京话为基础发展出来的,那么唐朝普通话,大概也就跟首都长安的本地方言差不太多吧?
哼哼哼,大错特错啦。
您要不信,穿越之前咱们就先搞个集中加强恶补培训班,让您学会一口标准的唐朝长安语音‐‐当时叫&ldo;关中秦音&rdo;‐‐然后再开始时间旅行回长安去,看看会有什么效果?
穿越初落地,您发现自己姓唐名穿,是一位世居长安的中级官员,业务能力平平,人缘不错,见谁都能打招呼说上话,成天跟朋友同事一起喝酒吃饭。好了,前半天您是在自己家里混,跟亲人、仆人都说秦音,毫无障碍,大家腔调一致。可等您饱餐完一顿,走出家门去官署上班,麻烦就来了。
进衙门,看到一个老家在江南的熟人同事张三,人家是正经考科举、进士出身来做官的。您笑眯眯地打招呼:&ldo;三郎万福。&rdo;
张三一愣,寻思您大概没睡醒,还以为在家里呢,口音一时没倒过来,也就客客气气地回一声:&ldo;螳螂面部(唐郎万福)。午食否?&rdo;
您脑子里飘过午餐案上那几盘大菜:清蒸蒜泥猪肉、生鱼片切鲙、煮驴肉丸子&iddot;&iddot;&iddot;&iddot;&iddot;忙不迭点头炫耀:&ldo;已鸡(已吃),已鸡嘟(猪)、鱼、驴,还有咩(米)饭&iddot;&iddot;&iddot;&iddot;&iddot;&iddot;&rdo;
话没说完,张三再也忍不住,当场哈哈大笑!
这时候旁边一个官员李四听见笑声也走过来,问出啥事了,张三就把您刚才那句话按字音学说了一遍。这位李四脑筋转得比较慢,想了一会儿,才恍然大悟:&ldo;唐郎莫不是说:已鸡兜(猪)、哟(鱼)、喽(驴),还有美(米)饭?&rdo;
说完,老家在山东的李四也笑了起来。张三点头认可李四的发音‐‐因为他俩说的才是在官场上通行的&ldo;普通话&rdo;,或者更确切点叫&ldo;官话&rdo;&ldo;正音&rdo;。您那满嘴&ldo;鱼&rdo;&ldo;驴&rdo;的,倒是跟现代普通话比较接近,可在唐朝就算是&ldo;首都本地土话&rdo;,跟卖菜的、种地的、开饭馆的、家里仆人、上门化缘的僧人之类说这种&ldo;秦音&rdo;正合适,在官衙跟同事官人们这么说话,不被嘲笑至死才怪。
那么,唐朝的&ldo;官话&rdo;,到底是以什么地方的语音为准呢?
严格地说&iddot;&iddot;&iddot;&iddot;&iddot;&iddot;其实它跟当时任何一地的方言都不大一样。
您在衙待半天,听着来自天南海北的同事互道&ldo;面部&rdo;(万福),斯斯文文、抑扬顿挫地用这种官话交谈办事。听时间长了,您会发现两点:
1虽然大家相互之间交流顺畅,但不同地方的人,所说的官话发音还是颇有不同的,就像我们现代普通话推行力度都这么大了,社会上还是存在着所谓川普、广普、温普&iddot;&iddot;&iddot;&iddot;&iddot;&iddot;
2各位官员说话时的遣词造句,当然不会跟书面语(就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唐代文言文)严格保持一致,但是似乎跟正常人在家里说话也不太一样。说好听点叫&ldo;出口成章&rdo;,说难听点略似现在的公文体、官腔套话,大家都是文绉绉的,之乎者也的,句式语法过分规矩整齐,很少能听见零碎的口头语或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