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歇面不改色,坦然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他说:“臣深知此举触犯秦国律法,但为了楚国的社稷,为了秦楚两国的友好,臣万死不辞。如今太子已安全回国,若大王要杀臣,臣绝无怨言。”
秦昭王看着黄歇,心中既有愤怒,又有一丝敬佩。
关键时刻,丞相范雎出面为黄歇求情。
“大王,黄歇作为臣子,能为了太子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实在是忠义可嘉。如今太子已经回到楚国,日后即位必定会重用黄歇。秦国若此时杀了黄歇,只会激怒楚国,不如放他回去,以显示秦国的大度,或许还能增进秦楚两国的关系。”范雎的话让秦昭王冷静了下来,他权衡利弊后,最终同意放黄歇回国。
黄歇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护送太子熊完回国,为楚国保住了未来的希望。
黄歇回到楚国后不久,楚顷襄王便病逝,太子熊完顺利即位,是为楚考烈王。
楚考烈王对黄歇感恩戴德,他深知,若没有黄歇,自己根本无法登上王位,楚国也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于是,楚考烈王立即任命黄歇为令尹,封春申君,赐给他淮北十二县的封地,将楚国的军政大权全部交到了黄歇手中。
从此,黄歇开始了他在楚国长达二十多年的辅政生涯。
他深知,楚国历经多年战乱,国力衰微,百姓困苦,若要重振楚国,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
于是,黄歇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措施。
在经济上,他大力兴修水利,组织百姓开凿沟渠,引江水灌溉农田,使得楚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同时,他还鼓励商业贸易,降低商税,吸引了各国商人前来楚国交易,促进了楚国经济的繁荣。
在郢都,他修建了繁华的商业街,各种店铺琳琅满目,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在军事上,黄歇积极招募士兵,加强军队的训练和装备。
他亲自挑选将领,制定严格的军事训练计划,提高了楚军的战斗力。
他还注重军事战略的研究,根据楚国的地理特点和周边局势,制定了一系列防御和进攻的策略。
在他的努力下,楚国的军事实力逐渐增强,不再是任人欺凌的弱国。
在外交上,黄歇积极与其他诸侯国展开合作,共同对抗秦国的扩张。
他多次组织合纵联盟,联合赵、魏、韩、燕等国,共同出兵攻打秦国。
虽然这些合纵行动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却有效地遏制了秦国的扩张势头,为楚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在黄歇的辅佐下,楚国逐渐恢复了元气,国力日益强盛。
郢都再次成为了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楚国的声威远扬四方。
黄歇的威望也在楚国国内达到了顶点,他成为了楚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人们对他既敬畏又爱戴。
随着楚国的日益强盛,春申君黄歇的权势也如日中天。
他的门客数量多达三千余人,这些门客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他们或是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或是武艺高强的武士侠客,或是足智多谋的谋士策士,都汇聚在黄歇的门下,为他出谋划策,效力卖命。
黄歇对待门客极为慷慨,他为门客们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
在他的府邸中,修建了宽敞舒适的住所,每日供应丰盛的饮食。
门客们的待遇甚至超过了一些朝廷官员,这使得黄歇的府邸成为了当时众多人才向往的地方。
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和财富,黄歇大兴土木,修建了豪华的宫殿和园林。
他的府邸规模宏大,建筑风格融合了楚国的传统特色与各国的建筑精华,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园林中,奇花异草,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宛如人间仙境。
在饮食方面,黄歇更是讲究至极,每餐都要摆满各种珍馐美味,从南方的海鲜到北方的牛羊,从西域的瓜果到中原的美酒,应有尽有。
他出行时,更是前呼后拥,车马随从众多,场面十分壮观。
他的座驾由四匹高大健壮的骏马牵引,车身装饰着金银珠宝,华丽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