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十大古典白话长篇是什么 > 第九十七回 摘星楼纣王自焚(第2页)

第九十七回 摘星楼纣王自焚(第2页)

话说纣王正要走到摘星楼,突然一阵怪风从地面席卷而来。与此同时,虿盆里传来阵阵凄惨的呜咽声,无数蓬头散发、赤身裸体的冤魂,带着血腥与恶臭,扑面而来。他们一齐扯住纣王,大声呼喊:“还我们命来!”又见赵启、梅伯,赤身大叫:“昏君!你也有今天这般败亡的时候?”纣王猛地瞪大双眼,一股阳气冲出,将这些阴魂驱散,那些屈魂冤鬼这才隐退而去。

纣王抖了抖袍袖,走上了摘星楼的第一层。这时,姜娘娘一把拉住纣王,破口大骂:“无道昏君!你诛杀妻子、残害儿子,灭绝伦理纲常。如今你把江山社稷断送,有什么脸面去见先王于九泉之下?”姜娘娘正死死扯着纣王不放,又见黄娘娘浑身血污,散发着刺鼻的腥气,也上前扯住纣王,大声喊道:“昏君!你把我从楼上扔下,摔得粉身碎骨,你怎如此狠心?真是残忍刻薄之徒。如今你罪大恶极,天地必诛。”纣王被这两个冤魂纠缠,神情恍惚,如痴如醉。紧接着,贾夫人也上前大骂:“昏君无道,你身为君主却欺凌臣子的妻子,我为了守贞立节,跳楼而死,含冤难申。今日终于能出这口恶气!”说着,对着纣王狠狠一巴掌,迎面打去。纣王忽然间一点真灵苏醒,瞪大双眼,阳气冲散阴魂,那些阴魂哪里还敢靠近,纷纷隐去。

纣王登上摘星楼,走到九曲栏杆边,默默无言,神情恍惚,手扶栏杆问道:“封宫官在哪里?”封宫官朱升听到纣王呼唤,赶忙登上摘星楼,俯伏在栏杆旁,口称:“陛下!奴婢听候旨意。”纣王说:“朕不听群臣的劝谏,误被奸臣迷惑。如今兵祸连结,无法挽救,后悔莫及。朕想身为天子,万一城池被攻破,被那些小人擒获,那将是莫大的耻辱。我打算自尽,但这具身体若留在人间,仍会被他人指指点点。不如自焚,反倒干净,也免得让那些妇人小儿议论。你去取些柴薪堆积起来,朕要与这摘星楼一同焚毁,你务必照朕的命令去做。”

朱升听了,泪流满面,哭着上奏:“奴婢侍奉陛下多年,承蒙陛下豢养之恩,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不幸上天不佑我商朝,奴婢恨不得以死报国,怎敢点火焚烧陛下呢?”说完,呜咽不止,泣不成声。纣王说:“这是上天要亡我商朝,并非你的罪过。你若不听朕的命令,便是犯下忤逆之罪。昔日朕曾命费仲、尤浑与姬昌推演数理,说朕有自焚的厄运。今日看来,这是天命,人怎能逃脱?你就听从朕的话吧。”后人有诗专门感叹纣王临焚之际,想起文王易爻的应验:

“昔日文王里囚,纣王无道困西侯;费尤曾问先天数,烈焰飞烟镜玉楼。”

话说朱升再三哭着劝谏,恳请纣王暂且宽慰,再想别的办法解除围困。纣王发怒道:“事情已经危急到这个地步,朕已经深思熟虑。若是诸侯攻破午门,杀进内庭,朕一旦被擒,你的罪过比泰山还重。”朱升无奈,只得下楼,去寻找柴薪,堆积在楼下,暂且不表。

且说纣王见朱升下楼,便穿上衮冕,手持碧玉圭,浑身佩戴着珠玉,端坐在楼中。朱升将柴薪堆满后,含泪下拜,这才敢点火,随即放声大哭。后人有诗为证:

“摘星楼下火初红,烟卷乌云四面风;今日成场倾祉稷,朱升原自尽孤忠。”

话说朱升点燃楼下的干柴,只见浓烟滚滚,直冲云霄,火势凶猛,狂风呼啸。六宫中的宫人发出阵阵叫喊。顷刻间,天昏地暗,宇宙仿佛要崩塌,鬼哭神号,帝王失去了他的尊位。朱升看着摘星楼一片火光,景象十分惨烈。朱升撩起衣服,痛哭流涕,大叫数声:“陛下!奴婢以死报答陛下!”说完,纵身跳入火中。可怜朱升如此忠烈,身为宦官,却能坚守气节。

话说纣王在三层楼上,看着楼下火势熊熊,烈焰冲天,不禁抚胸长叹:“后悔不听忠谏之言,今日自焚而死,固然不足惜,但有什么面目去见先帝呢?”只见火借风势,风助火威,转眼间四面通红,烟雾弥漫天空。这火势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有赋为证:

“烟迷雾卷,金光灼灼漫天飞;焰吐云从,烈风呼呼如雨骤。排坑烈炬,似煽如焰,须臾万物尽成灰,说甚麽画栋连霄汉?顷刻千里化红尘,那管他雨聚云屯?五行之内最无情,二气之中为独盛。雕梁画栋,不知费几许工夫,遭着他尽成齑粉;珠栏玉砌,不知用许多金钱,逢着你皆为瓦解。摘星楼下势如焚,六宫三殿,沿烧得柱倒墙崩;天子命丧在须臾,八妃九嫔牵连得头焦额烂。无辜宫女尽受殃,作恶内臣皆在劫。这纣天子,这纣昏君阿,抛却尘寰,讲不起贡山航海,锦衣玉食,金瓯社稷,锦绣乾坤,都化滔滔洪水向东流。脱难欲海,休夸那粉黛蛾眉。正是:你从前焰成雄威,作过灾殃还自受;成汤事业化飞灰,周室江山方赤炽。”

话说姜子牙在中军帐中,正与众诸侯商议攻打皇城之事,忽然左右有人报告:“启禀元帅!摘星楼起火了。”姜子牙赶忙命令众将,与武王、东伯侯、北伯侯以及天下诸侯,一同上马,出了辕门观看火势。武王在马上眺望,只见烟雾中有一人,身穿赭黄色衮服,头戴冕旒,手捧碧玉圭,端坐在烟火之中,影影绰绰,看不真切。武王问左右:“那烟火中的人是纣天子吗?”众诸侯回答:“正是那无道昏君。今日落到这般田地,正所谓自作自受。”武王听了,掩面不忍直视,调转马头回营。

姜子牙赶忙上前问道:“大王为何掩面而回?”武王说:“纣王虽然无道,得罪了天地鬼神,今日自焚,也是罪有应得。但你我皆为臣子,曾经侍奉过他,怎忍心亲眼看着他死去,背负上弑君的罪名呢?不如回营为好。”姜子牙说:“纣王作恶多端,残害百姓,天怒人怨,就算将他高悬示众,也不为过。今日他自焚,正是他应得的惩罚。但大王不忍心,这体现了大王的仁爱、明智与忠诚。不过还有一点,昔日成汤心怀至仁,将桀放逐到南巢,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天下人并未因此而轻视他。如今大王会合天下诸侯,奉天意进行征伐,吊民伐罪,实际上是继承了成汤的光辉,大王不必介怀。”众诸侯与武王一同回营,姜子牙则率领众将和门人继续观察火势,以便趁机攻城。

只见火势越来越大,渐渐烧到楼顶,楼下的柱脚被烧倒。只听得一声巨响,摘星楼轰然倒塌,如同天崩地裂一般,将纣王埋在了火中,瞬间化为灰烬,他的一缕魂魄已飘入封神台。后人有诗感叹道:

“放桀南巢忆昔时,深仁厚泽立根基;谁知殷受多残害,烈焰焚身悔已迟。”

又有史官观史,作诗专门讲述纣王失政:

“女娲宫轩祈甘霖,忽动携云握雨心:岂为有情联好句,应知无道起叁商。妇言是用残黄,忠谏难听纵浪滢;炮烙冤魂皆屈死,古来惨恶独君深。”

还有诗专门提到纣王才兼文武:

“打虎雄威气骁骁,千斤膂力冠群僚;托梁换柱趁今古,赤手擒过鸷飞。拒谏空称才绝代,饰非在道巧多饶;只因三怪迷真性,蠃得楼前血肉焦。”

话说摘星楼焚毁了纣王,众诸侯都在午门外驻扎。不一会儿,午门打开,众宫人、侍卫将军、御林士卒,纷纷端着酒、献着花,焚香迎接武王的车驾以及众诸侯进入九间殿。姜子牙赶忙传令,先扑灭宫中的大火。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