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十大古典白话长篇是什么 > 第十五回 昆仑山子牙下山(第1页)

第十五回 昆仑山子牙下山(第1页)

姜子牙在这个时候降临尘世,一头白发,像个落魄的山野之人。数十年来,他一直受困,几次想要安身立命,却总是显得笨拙,多次踏入尘世,反而满心嗔怒。在磻溪还未遇到那如同飞熊入梦般的奇遇,渭水之畔,又怎会知晓会有祥瑞麒麟出现?但他终将迎来风云际会,开创帝王大业,周朝享国八百载,昌盛繁荣,宛如长春之景。

话说在昆仑山玉虚宫,执掌阐教道法的元始天尊,因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罚将至,故而关闭宫门,停止讲道。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人俯首称臣,所以三教共同商议,即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同编排出三百六十五位神灵。这些神灵又分为八部,上四部为雷、火、瘟、斗,下四部则是群星列宿、三山五岳以及掌管步雨兴云的善恶之神。此时,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即将兴起,又恰逢神仙犯戒,元始天尊开启封神之事。姜子牙将享受将相之福,这一切皆是天数注定,并非偶然。正所谓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起,其间必定会有名扬于世之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一日,元始天尊端坐在八宝云光座上,吩咐白鹤童子:“去桃园把你师叔姜尚请来。”白鹤童子前往桃园去请姜子牙,口中说道:“师叔,老爷有请。”姜子牙赶忙来到宝殿前,行礼说道:“弟子姜尚拜见师父。”天尊问道:“你上昆仑山有多少年了?”姜子牙回答:“弟子三十二岁上山,如今虚度七十二岁了。”天尊说:“你生来命薄,难以修成仙道,只可享受人间之福。成汤的统治即将终结,周室必将兴盛。你替我代劳封神之事,下山去扶助明主,成为将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的功劳。此地已不再适合你久留,你要尽快收拾行囊下山。”

姜子牙苦苦哀求:“弟子是真心出家,多年来苦苦修行。如今也修行有年,虽然成功的希望如同在地上滚动芥子想要找到针孔般渺茫,但还是希望老爷大发慈悲,为我指引迷津,让我能有所觉悟。弟子情愿在山中苦行,绝不敢贪恋红尘富贵,还望师父收留。”天尊说:“你的命数如此,一切皆由天定,怎能违背?”姜子牙依依不舍,这时,南极仙翁和白鹤童子两位仙翁上前说道:“子牙,机会难得,时机不可错过。况且天数已定,难以逃避。你虽然下山,但等你功成名就之时,自然还有上山之日。”姜子牙无奈,只得下山,收拾好琴剑、衣物和行囊,起身拜别师尊。他跪地哭泣着问:“弟子领了师父的法旨下山,将来结局会如何呢?”天尊说:“如今你下山,我有八句偈语,日后自会应验:

十年来困在窘迫之乡,耐心守分暂且安然。磻溪石上垂竿垂钓,自有高明之士来访求贤。辅佐圣君成为相父,九十三岁拜将手握兵权。诸侯会合在戊申之年,九十八载封神又过四年。”

天尊说完,又安慰道:“虽然你此次下山,但还有上山的日子。”姜子牙拜别天尊,又与众位道友辞行,随后带着行囊走出玉虚宫。南极仙翁送姜子牙到麒麟崖,嘱咐道:“子牙,一路保重!”

姜子牙告别南极仙翁后,心中暗自思量:“我上无伯叔兄嫂,下无弟妹子侄,这让我能去哪里呢?我就像那失去树林的飞鸟,没有一处可以栖息。”忽然,他想起在朝歌有一位结义仁兄宋异人,心想不如去投奔他。姜子牙借助土遁之术,很快来到朝歌,离南门三十五里处,便是宋家庄。姜子牙看到门庭依旧,绿柳长存,不禁感叹道:“我离开这里四十年,没想到风光依旧,只是人面已不同往昔。”

姜子牙走到门前,向看门的人问道:“你们员外在家吗?”管门人反问:“你是谁?”姜子牙说:“你就说故人姜子牙前来拜访。”庄童赶忙进去禀报员外:“外边有个叫姜子牙的故人来访。”宋异人正在算账,听到姜子牙来了,急忙走出庄子。两人携手相搀,来到草堂,各自施礼拜见后坐下。

宋异人说:“贤弟,为何数十年都没有你的音信?我常常渴慕与你相见,今日能相逢,真是万幸!万幸!”姜子牙说:“自从与仁兄分别,我一心指望能出世超凡,奈何缘分浅薄,未能如愿。如今来到高庄,能与仁兄相见,是我的幸运。”宋异人连忙吩咐准备饭菜,又问:“你是吃斋还是吃荤?”姜子牙说:“既然出了家,哪有饮酒吃荤的道理?我吃斋。”宋异人说:“酒可是瑶池玉液,洞府琼浆,就是神仙,也会去赴蟠桃会,喝点酒也无妨。”姜子牙说:“既然仁兄这么说,小弟听从吩咐。”于是,二人欢快地饮酒。

宋异人问:“贤弟在昆仑山待了多少年了?”姜子牙说:“不知不觉四十年了。”宋异人感叹道:“时间过得真快!贤弟在山上都学了些什么?”姜子牙说:“怎么会不学呢,不然都做些什么事呢?”宋异人又问:“学的什么道术?”姜子牙说:“挑水浇松,种桃烧火,煽炉炼丹。”宋异人笑着说:“这些都是仆役做的事,不值一提。如今贤弟既然回来了,不如找点正经事做,何必还要出家呢?就住在我家,不用再去别处了,我与你相知多年,和别人可不一样。”姜子牙说:“正是如此。”

宋异人又说:“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贤弟,我和你相处一场,明日我就为你说一门亲事,生下一儿半女,也能延续姜家的香火。”姜子牙连忙摇手说:“仁兄,此事暂且再议。”二人一直交谈至夜晚,姜子牙便在宋家庄住下了。

第二天,宋异人早早起床,骑上驴儿,前往马家庄说亲。宋异人到了马家庄,庄童赶忙跑去禀报马员外:“有宋员外来拜访。”马员外十分高兴,迎出门来,问道:“员外是哪阵风儿把你给吹来了?”宋异人说:“小侄特地来为令爱说亲。”马员外听了,大喜过望,施礼拜见后坐下。喝完茶,马员外问:“贤契要把小女说与何人?”宋异人说:“此人是东海许州人氏,姓姜名尚,字子牙,外号飞熊,与小侄情同手足,所以这门亲事再合适不过了。”马员外说:“贤契做媒,必定不会有差错。”

宋异人拿出四锭白金作为聘礼,马员外收下后,连忙摆下酒席,款待宋异人,直到傍晚,宋异人才离去。

再说姜子牙起床后,一整天都没见到宋异人,便问庄童:“你们员外去哪里了?”庄童说:“早晨就出门了,想必是去讨账了。”不一会儿,宋异人下了牲口,姜子牙看见,赶忙迎到门口,问道:“长兄从哪里回来?”宋异人说:“恭喜啊,贤弟!”姜子牙问:“小弟喜从何来?”宋异人说:“今日我为你说成了一门亲事,正所谓‘相逢千里,会合姻缘’。”姜子牙说:“今日时辰不好。”宋异人说:“阴阳无忌,吉人天相。”姜子牙问:“是哪家女子?”宋异人说:“是马洪的女儿,才貌双全,正好与贤弟相配。这女子今年六十八岁,还是黄花闺女呢。”

宋异人摆酒为姜子牙贺喜,二人喝完酒后,宋异人说:“我们得选个良辰吉日把亲娶了。”姜子牙道谢说:“承蒙兄长关照,这份恩情我怎会忘记?”于是,他们挑选了一个良辰吉日,迎娶马氏。宋异人又大排酒席,邀请庄前庄后的邻居、四门的亲友前来庆贺迎亲。当天,马氏过门,二人洞房花烛,结成夫妻。这真是天缘巧合,并非偶然。有诗为证:

离却昆仑到帝邦,子牙今日娶妻房;六十八岁黄花女,七十有二做新郎。

姜子牙成亲之后,整天思念着昆仑山,只担心大道难以修成,心中闷闷不乐,哪有心情与马氏享受夫妻之欢。马氏不了解姜子牙的心事,只觉得姜子牙是个没用的人。不知不觉过了两个月,马氏便问姜子牙:“宋伯伯是你的姑表弟兄吗?”姜子牙说:“宋兄是我的结义兄弟。”马氏说:“原来是这样。就算是亲生弟兄,也没有不散的筵席。如今宋伯伯在,我们夫妻可以安闲自在;倘若日后宋伯伯不在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常言说:‘人生在世,以营生为主。’我劝你做点生意,为我们夫妻的将来打算。”姜子牙说:“贤妻说得对。”马氏问:“你会做些什么生意?”姜子牙说:“我从三十二岁在昆仑学道,不了解世间的生意,只会编笊篱。”马氏说:“做这个生意也不错。况且后园有竹子,砍些竹子编成笊篱,挑到朝歌去卖,多少能赚些钱,不管大小,都是生意。”

姜子牙听从了马氏的话,劈了竹子,编成一担笊篱,挑到朝歌去卖。从早上卖到中午,一直到未时、申时初,一个笊篱都没卖出去。姜子牙见天色已到申时,还得挑着担子赶三十五里路回家,肚子又饿了,只好往回走。这一去一来,共七十里路,姜子牙的肩头都被压肿了。

回到家门前,马氏一看,一担笊篱去,还是一担笊篱来,正想问,只见姜子牙指着马氏说:“娘子,你太不贤惠了。你怕我在家闲着,叫我去卖笊篱,可朝歌城根本就不用笊篱。我卖了一天,一个都没卖出去,反倒把肩头压肿了。”马氏说:“笊篱是天下通用的东西,别说你不会卖,反倒来抱怨我。”夫妻二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吵起来。

宋异人听到姜子牙夫妻争吵,赶忙过来问姜子牙:“贤弟,因为什么事,你们夫妻吵起来了?”姜子牙把卖笊篱的事说了一遍。宋异人说:“别说你们夫妻二人,就是有三四十口人,我也养得起,你们何必这样呢?”马氏说:“伯伯虽然是一片好意,但我们夫妻日后也得有个依靠,难道能靠别人一辈子吗?”宋异人说:“弟妇说得也对。何必做这个生意呢?我家仓库里的麦子都生芽了,叫后生们磨些面,贤弟你挑去卖,不比编笊篱强吗?”

姜子牙收拾好箩担,后生们支起磨来,磨了一担干面。第二天,姜子牙挑着面进朝歌去卖,从四门都走遍了,还是一袋面都没卖出去。肚子又饿,担子又重,姜子牙只好出南门。肩头疼痛难忍,他放下担子,靠着城脚坐下,想稍作休息。他暗自思量自己时运不济,便作了一首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