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铁石禅机已点开,钱塘江上早心灰。
六和寺内月明夜,三竺山中归去来。
衲子心空圆寂去,将军功遂锦衣回。
两人俱是男儿汉,不忝英雄济世才。
话说当下在方腊殿前启奏,愿意领兵出洞征战的,正是东床驸马、主爵都尉柯引。方腊一听,喜出望外,说道:“今日真是天助我也,得驸马您不顾危险,出战草寇,愿施展奇才,复兴我社稷。”柯驸马当即带领南兵,带着云壁奉尉,披挂整齐,跨上战马出征。方腊把自己的金甲锦袍赏赐给驸马,又挑选了一匹好马,让他上阵。那驸马是怎样的装扮呢?
头戴凤翅金盔,身披连环铁甲,上身穿着团龙锦袍,腰间系着狮蛮束带,脚蹬抹绿皂靴,胯边悬挂着雕弓铁箭。手持一条穿心透骨点钢枪,骑着一匹久经沙场、善于征战的青马。
柯驸马与皇侄方杰,率领着洞中护御军兵一万人马,以及驾前上将二十多员,来到帮源洞口,摆开阵势。
且说宋江的军马被困在洞口,早已安排将佐分调各处守护。宋江在阵中,眼见手下弟兄三分之二都已折损,方腊还没抓到,南兵又不出战,不禁眉头紧锁,满脸忧愁。这时,前军来报:“洞中有军马出来交战。”宋江和卢俊义得知后,急忙命令诸将上马,引军出战。他们摆好阵势,只见南军阵中打头阵的是柯驸马。宋江军中众人一看,谁不认得这是柴进呢。宋江便让花荣出马迎敌。
花荣领命,横枪跃马,来到阵前,高声喝问:“你是何人,竟敢帮助反贼与我天兵作对?我若抓住你,定将你碎尸万段,让你骨肉成泥。还不赶快下马受降,饶你一命!”柯驸马答道:“我乃山东柯引,我的大名谁人不知!你们这伙不过是梁山泊的强徒草寇,何足挂齿!难道我就不如你们?我定要把你们杀个精光,收复城池,这才是我的心愿。”
宋江和卢俊义在马上听了,心中寻思:“柴进说的话,言语中并无背叛之心。他把‘柴’字改成‘柯’字,‘柴’和‘柯’意思相近;‘进’字改成‘引’字,‘引’也就是‘进’的意思。”吴用也说:“我想柴大官人在没落草之前,就经常收留犯罪的私商之人,他怎会忘本呢。”卢俊义说:“且看花荣与他交战。”
当下花荣挺枪跃马,与柯引战在一处。两匹马交错,两种兵器并举,两人战到深处,绞作一团,扭打在一起。柴进低声说道:“兄长可假装败走,明日再商议大事。”花荣听了,只战了三个回合,便拨转马头逃走。柯引喝道:“败将,我不追你。叫有本事的出来与我交战。”花荣跑回阵中,把其中缘由告诉了宋江和卢俊义。吴用说:“再叫关胜出战。”
当时关胜挥舞着青龙偃月刀,飞马出战,大声喝道:“山东小将,敢与我一战吗!”柯驸马挺枪来迎。两人交锋,毫无惧色。没战到五个回合,关胜也假装败阵,跑回本阵。柯驸马没有追赶,只是在阵前大声喊道:“宋兵可有强将出来与我对敌?”宋江又让朱仝出阵,与柴进交锋,两人你来我往,只是瞒着众军。斗了五七回合,朱仝假装败走。柴进追来,虚晃一枪,朱仝弃马跑回本阵。南军抢先夺得了这匹好马。柯驸马指挥南军,掩杀过来。宋江急忙命令诸将,引军退到十里外扎寨。柯驸马引军追赶了一段路,便收兵退回洞中。
早有人跑去报告方腊,说:“柯驸马英勇无比,接连击退宋兵,连胜三将。宋江等人又败一阵,被追杀十里。”方腊大喜,吩咐摆下御宴,等驸马卸下戎装披挂,便请他进入后宫赐座,亲自捧着金杯,给柯驸马斟满酒,说道:“没想到驸马如此文武双全!寡人还以为贤婿只是个文才出众的秀士,早知道有这般英雄豪杰,也不至于折损这么多州郡。还望驸马大展奇才,斩杀贼将,重兴基业,与寡人共享太平富贵,同乐千秋,复兴我邦国!”柯引奏道:“主上放心。身为臣子,自当尽心报效,共兴国运。明日请圣上登山观看我厮杀,定斩宋江等人。”方腊听了,心中十分欢喜。当夜宴饮至深夜,各自回宫休息。
第二天一早,方腊临朝,下令在洞中杀牛宰马,让三军饱餐一顿,然后各自披挂整齐,上马出到帮源洞口,摇旗呐喊,擂鼓挑战。方腊则带领近侍内臣,登上帮源洞山顶,观看柯驸马厮杀。有诗为证:
驸马提兵战六师,佯输诈败信为之。
勾连方腊亲临阵,一鼓功成计更奇。
且说宋江当日传令,对诸将说道:“今日厮杀,非同小可,正是关键之时。你们这些军将,都要用心擒获贼首方腊,切不可杀害。众军士只要看到南军阵上柴进回马引领,就立即杀入洞中,全力追捕方腊,不得有误!”三军诸将领命,各个摩拳擦掌,拔剑拔枪,都想掳掠洞中的金帛,更想活捉方腊,好建功请赏。
当时宋江诸将都来到洞前,摆开军马,列成阵势。只见南兵阵上,柯驸马站在门旗之下,正要出战,皇侄方杰却立马横戟说道:“都尉暂且押手停骑,看我先斩宋兵一将,然后都尉再出马对敌。”宋兵望见燕青跟在柴进后面,众将都暗自高兴,心想:“今日之计必定能成。”各自做好准备。
且说皇侄方杰争先纵马挑战,宋江阵上关胜出马,挥舞青龙刀,与方杰对战。两将交锋,一来一往,一翻一复,战了十几回合,宋江又派花荣出阵,与关胜一起夹攻方杰。方杰面对两将来攻,毫无惧色,奋力抵挡。又战了几个回合,虽然难分胜负,但也只能勉强招架、躲避。宋江队里,又派李应、朱仝纵马出阵,合力追杀方杰。方杰见四将夹攻,这才拨转马头,朝本阵跑去。柯驸马却在门旗下拦住,把手一招,宋将关胜、花荣、朱仝、李应四将赶了过来。柯驸马挺起手中铁枪,直取方杰。方杰见势头不妙,急忙下马逃命,却来不及了,早被柴进一枪戳中。背后燕青赶上,一刀结果了方杰的性命。南军众将见状,惊得呆若木鸡,各自四散逃命。
柯驸马大声喊道:“我不是柯引,我乃柴进,是宋先锋部下正将小旋风。随行的云奉尉,就是浪子燕青。如今我们已得知洞中内外详情,若有人活捉了方腊,高官任他做,好马随他挑。三军投降者,都可免死;抗拒者,斩首全家。”说完,回身引领四将,率领大军,杀入洞中。
方腊带着内侍近臣,在帮源山顶上看到方杰被杀,三军溃败,心知情况危急,一脚踢翻金交椅,便往深山中逃窜。宋江率领大队军马,分成五路,杀入洞中,争着捉拿方腊。可惜让方腊逃脱了,只抓到了一些侍从人员。燕青抢入洞中,叫上几个心腹随从,到库里掳了两担金珠细软出来,还在内宫禁苑放起火来。柴进杀入东宫时,金芝公主已经上吊身亡。柴进见状,就连同宫苑一起烧化,其他下人则让他们各自逃生。众军将都涌入正宫,杀尽嫔妃彩女、亲军侍御、皇亲国戚,还掳掠了方腊内宫的金帛。宋江放任军将入宫,全力搜寻方腊。
却说阮小七杀入内苑深宫,搜出一箱东西,里面竟是方腊伪造的平天冠、衮龙袍、碧玉带、白玉圭、无忧履。阮小七看着上面都是珍珠异宝,龙凤锦纹,心想:“这是方腊穿的,我穿一穿也无妨。”便把衮龙袍穿上,系上碧玉带,穿上无忧履,戴上平天冠,还把白玉圭插在怀里,跳上马,手执马鞭,跑出宫前。三军众将以为是方腊,顿时喧闹起来,围拢过来一看,却是阮小七,众人都哈哈大笑。阮小七只当是好玩,骑着马东走西走,看着众将和士兵们抢夺财物。
正在热闹之时,童枢密带来的大将王禀、赵谭入洞助战,听到三军喧闹,以为抓到了方腊,便赶来争功。却看到阮小七穿着御衣服,戴着平天冠,在那里嬉笑。王禀、赵谭骂道:“你这家伙,莫非要学方腊,搞成这副模样!”阮小七大怒,指着王禀、赵谭说:“你们两个算什么东西!若不是我哥哥宋公明,你们这两个驴马头,早被方腊砍下来了。今日我们众将弟兄立下功劳,你们反倒来欺负人!朝廷不知详情,还以为是你们两员大将协助成功的。”王禀、赵谭大怒,便要和阮小七动手。当时阮小七夺了小校的枪,就要去戳王禀。呼延灼见状,急忙飞马过来隔开。早有军校跑去报告宋江,宋江飞马赶来。看到阮小七穿着御衣服,宋江和吴用赶忙让他下马,剥下违禁衣服,扔到一边。宋江还陪着笑脸劝解。王禀、赵谭二人虽然被宋江和众将劝和了,但心里却怀恨在心。
当日的帮源洞中,杀得惨不忍睹,尸横遍野,鲜血汇聚成渠。据《宋鉴》记载,斩杀方腊的蛮兵多达两万余人。此时,宋江当即传令,命四下举火,监督烧毁宫殿。那龙楼凤阁、内苑深宫、珠轩翠屋,瞬间都被熊熊大火吞噬。但见:
黑烟弥漫,笼罩大地;红焰冲天,遮蔽苍穹。金钉朱户瞬间化作飞灰,碧瓦雕檐轰然倒塌。三十六宫被大火烧成灰烬,七十二苑也化为乌有。曾经巍峨的金殿,已不见往日的雄伟气象;平整的玉阶,也已破碎不堪,全无昔日的锦绣花纹。金水河旁,再也不见丹墀御道;午门之前,臣宰官僚的身影也已消失不见。仿佛龙楼被移上了九重天,凤阁也归入了南极院。
当时,宋江等众将监督着烧毁了帮源洞中的宫殿、器皿、屋宇楼阁后,率领军队来到洞口屯驻,安下寨栅。清点生擒的人数时,发现唯独贼首方腊还未抓到。宋江随即传下将令,让军将们沿着山林四处搜捕,并告示乡民,只要有人能抓到方腊,奏明朝廷,就能获得高官厚禄;若有人知道方腊的下落并举报,也会立即给予奖赏。
且说方腊从帮源洞山顶匆忙逃窜,狼狈得如同丧家之犬,又似漏网之鱼。他朝着深山旷野奔去,翻山越岭,穿过树林。慌乱之中,他脱掉了赭黄袍,扔掉金花幞头,脱下朝靴,换上草履麻鞋,拼命爬山奔走,一心只想逃脱性命。他连夜翻过五座山头,来到一处山凹边,看见一个草庵镶嵌在山凹里。方腊此时腹中饥饿难耐,正打算到茅庵里讨些饭吃,突然,松树背后转出一个胖大和尚,一禅杖将他打翻在地,然后用绳索将他捆绑起来。
这个和尚不是别人,正是花和尚鲁智深。鲁智深擒住方腊后,带到草庵中,找了些饭吃。正要押着方腊出山时,恰好遇到搜山的军健,众人便一起帮忙,将方腊押来见宋先锋。宋江见抓到了方腊,大喜过望,连忙问道:“吾师,你怎么就正好等到了这个贼首呢?”鲁智深说道:“洒家自从在乌龙岭上万松林里厮杀,追赶夏侯成进入深山,把他杀了。因为贪战贼兵,一直追到乱山深处,结果迷了路,只好沿着山路四处寻找出路。正走到旷野琳琅山内时,忽然遇到一个老僧,他引领洒家来到这个茅庵中,并嘱咐道:‘这里柴米菜蔬都有,你就在此等候。只要看到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从松林深处过来,你就把他捉住。’昨夜望见山前火起,小僧看了一夜,又不熟悉这里的山路。今早正好看见这个贼寇爬过山来,于是俺一禅杖将他打翻,就把他捉住绑了。没想到他就是方腊。”宋江又问:“那个老僧如今在哪里?”鲁智深说:“那个老僧把小僧领到茅庵,交代好柴米的事情后,就不知往哪里去了。”宋江道:“那和尚看来定是圣僧罗汉,如此显灵。如今吾师立下此等大功,回京奏明朝廷,可以还俗为官,在京师谋个荫子封妻的前程,光耀祖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鲁智深回答道:“洒家的心已经如死灰一般,不愿为官,只希望能寻个清净的地方,安身立命就足够了。”宋江又说:“吾师既然不肯还俗,那便到京师去住持一座名山大刹,做个僧首,也能光显宗门,同样可以报答父母。”鲁智深听了,摇着头叫道:“都不要,要那么多也没用。能留个全尸,便是万幸了。”宋江听后,心中暗自思量,两人都有些不快。随后,宋江点齐本部下的将佐,人数已足。他下令将方腊装入陷车,押解到东京,面见天子。接着,宋江催促三军,带领诸将,离开了帮源洞清溪县,都回到睦州。
再说张招讨会合了都督刘光世、童枢密,以及从、耿二参谋,众人都在睦州聚齐,合兵一处,屯驻军队。听说宋江立下大功,捉住了方腊,并押解到睦州,众官都前来庆贺。宋江等诸将参拜了张招讨、童枢密等众官。张招讨说:“已知将军们在边塞劳苦,折损了不少弟兄。如今大功告成,实在是万幸。”宋江再次下拜,流着泪说:“当初小将等一百零八人破大辽时,回到京都一个人都未曾折损。谁能想到,公孙胜最先离去,京师又留下了几人。克复扬州,渡过长江,却没想到十成中折损了七成。如今宋江虽然还活着,可又有什么脸面再见山东的父老乡亲、故乡的亲戚呢!”张招讨说:“先锋切莫如此说。自古道:贫富贵贱,皆是前世注定;寿命长短,也是人生分定。常言说得好:有福之人送无福之人。何必因折损将佐而感到羞愧!如今功成名就,朝廷知晓后,必定会重用你们,封官赐爵,光大门楣,衣锦还乡,谁不羡慕!这些闲事不必挂在心上,只管收拾军队,准备朝觐天子。”宋江拜谢了总兵等官,亲自去号令诸将。张招讨已传下军令,将生擒的贼徒伪官等众人,除了留下方腊另行押解到东京,其余的从贼都在睦州市曹斩首示众。那些还未收复的地方,如衢、婺等县的贼役赃官,得知方腊已被擒获,一半逃散,一半都来到睦县,主动投案自首,拜见张招讨及众官。张招讨等人全都准其自首,让他们重新做良民。随后,张招讨又出榜文,到各处招抚百姓,以安抚民心。其余随从贼徒,只要没有伤人的,也准许他们自首投降,恢复为乡民,发还他们的产业田园。州县收复完毕后,各自调遣守御官军,守护边境,安抚百姓,这些暂且不提。有诗为证:
柴进勾连用计深,帮源军马乱骎骎。
奇功更有花和尚,一杖生擒僭号人。
新收复的睦州、歙州,以及清溪、帮源二处的城郭镇市,百姓安居乐业,物产丰富。乡村、溪岛、山林,也都恢复了往日的安宁,百姓重新安居乐业。
再说张招讨等众官在睦州设下太平宴,庆贺众将官僚,犒赏三军将校,并传令让先锋头目收拾行装,准备朝见天子。军令传下后,众人各自准备行装,陆续踏上行程。
且说先锋使宋江,思念起那些亡故的众将,忍不住潸然泪下。在杭州患病的张横、穆弘等六人,由朱富、穆春照料,总共八人留在那里,后来他们也都因病去世,只有杨林、穆春赶来,随军出征。宋江想起诸将的劳苦,如今太平了,应当为他们超度亡灵。于是,他在睦州的宫观清净之处扬起长幡,设下超度九幽拔罪的法事,做了三百六十分罗天大醮,追荐那些先亡后逝的列位偏正将佐。第二天,杀牛宰马,准备好丰盛的祭品,宋江与军师吴用等众将,一同来到乌龙神庙里,焚烧帛纸,祭祀乌龙大王,感谢龙君的护佑之恩。回到寨中后,对于部下正偏将佐中阵亡的人,凡是收得尸骸的,都让他们各自安葬妥当。宋江与卢俊义收拾好军马将校人员,跟随张招讨回到杭州,听候圣旨,准备班师回京。众多将佐的功劳,都已造册登记,写在文簿上,进呈给天子。他们先写表章奏明天子。三军准备就绪,陆续启程。宋江查看部下正偏将佐,只剩下三十六人随他回军。这三十六人是:
呼保义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
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双鞭呼延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