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写道:
红日无光气障霾,纷纷戈戟两边排。
征鼙倒海翻江振,铁骑追风卷地来。
四斗五方旗影扬,九宫八卦阵门开。
奸雄童贯摧心胆,却似当年大会垓。
话说当日在宋江的阵中,前部先锋的三队军马如汹涌浪潮般赶过对阵,他们挥舞着大刀阔斧,奋勇厮杀,将童贯的三军人马打得大败亏输。童贯的军队如星落云散一般,死伤惨重,七零八落。军士们丢盔弃甲,抛金弃鼓,丢戟扔枪,战场上一片混乱,到处都是寻找亲人的呼喊声,他们折损了一万多兵马,不得不后退三十里,在那里扎下营寨。
吴用在阵中见好就收,敲响金锣,收回军队,并传令道:“暂且不要尽情追杀,只需略微给他们一点教训,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梁山泊的人马于是都撤回山寨,各自献功请赏。
且说童贯吃了这一场败仗,折损了不少人马,赶忙扎下寨栅安歇。他心中忧愁烦闷,便召集众将商议对策。酆美和毕胜两位大将说道:“枢相不必担忧!这伙贼寇得知官军到来,提前精心摆布下这座阵势。官军刚到,对他们的虚实并不了解,所以才中了贼人的奸计。想来这伙草寇,不过是倚仗着山势,多设些军马,虚张声势罢了。这次只是一时失了地利。我们暂且重新整顿训练马步将士,停歇三日,让大家养足锐气,将息好战马。三日后,把全部军将分成如同长蛇般的阵势,全部由步军冲杀过去。此阵就像常山上的蛇,攻击它的头部,尾部就会回应;攻击它的尾部,头部就会回应;攻击它的中部,头部和尾部都会回应,各部分都要连络不断。用此阵与贼寇决一死战,必定能立大功。”童贯听后,觉得此计甚妙,正合自己心意,便立即传下将令,整肃三军,加紧训练。
到了第三日五更时分,军中开始做饭,军将们饱餐一顿。马匹披上皮甲,士兵们穿上铁铠,人人手持大刀阔斧,弓弩都上好弦,准备出征。真是:枪刀流水急,人马撮风行。大将酆美、毕胜一马当先,引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梁山泊杀去。八路兵马分列左右,前面派出三百铁甲哨马,前去探路。
不一会儿,哨马回来向童贯的中军报告说:“前日的战场上,一个敌军也没见到。”童贯听后心中生疑,亲自来到前军,问酆美和毕胜:“退兵如何?”酆美回答道:“万万不可生退心,只管向前冲突。长蛇阵已经摆定,有什么可怕的?”官军于是继续前行,一直来到水泊边,却依旧不见一个敌军的影子。只见隔水茫茫荡荡,到处都是芦苇,还冒着烟火。远远望去,水浒寨的山顶上,一面杏黄旗在那里随风招展,除此之外,不见任何动静。
童贯与酆美、毕胜勒住马,站在万军之前,远远地看到对岸水面上的芦林中,有一只小船。船上有一个人,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斜倚着船,背对着岸,独自在西边钓鱼。童贯的步军隔着岸大声问那渔人:“贼寇在哪里?”那渔人却一声不吭。童贯便叫军中擅长射箭的人放箭。两骑马直逼岸边滩头,在靠近水边的地方兜住马,搭弓上箭,朝着那渔人后心嗖地一箭射去。那枝箭正好射到箬笠上,只听“当”的一声响,箭便落入水中。另一个马军也射出一箭,正中蓑衣,同样“当”的一声,箭也掉进水里。这两个马军可是童贯军中最擅长射箭的,他们见状大吃一惊,赶忙勒回马,上前欠身向童贯禀报道:“两箭都射中了,可就是射不透,不知他身上穿着什么。”
童贯不信,又拨出三百能射硬弓的哨路马军,在滩头摆开阵势,一齐朝着那渔人放箭。乱箭纷纷射去,那渔人却不慌不忙。很多箭都落入水中,也有一些射中了船。但凡是射在蓑衣和箬笠上的箭,都纷纷掉落水里。童贯见射不死他,便差遣会水的军汉,脱掉衣甲,下水去捉那渔人。立刻有三五十人跳进水里,朝着小船游去。那渔人听到船尾有水声,知道有人来了,却不慌不忙,放下鱼竿,拿起棹竿扛在身边。靠近船的人,他一棹竿一个,有的打在太阳穴上,有的打在脑袋上,有的打在面门上,都被打下水去。后面的人见沉了几个,便赶忙游回岸上,去寻找自己的衣甲。
童贯见此情景,怒不可遏,下令拨五百军汉下水,一定要抓住这个渔人,谁敢回来就一刀两段。五百军人脱掉衣甲,大喊一声,一齐跳下水里,朝着小船游去。那渔人掉转船头,指着岸上的童贯大骂道:“乱国贼臣,害民的禽兽!还敢来这里送死,真是不知死活!”童贯气得暴跳如雷,喝令马军放箭。那渔人却呵呵大笑,说道:“看啊,那边有军马到了!”他用手指了指,随后扔掉蓑衣和箬笠,翻身潜入水底。那五百军汉刚游到船边,只听得他们在水中乱叫,接着都沉了下去。原来,这个渔人正是浪里白跳张顺。他头上的箬笠,外面是箬叶包裹,里面却是铜打的;蓑衣里面,是一片熟铜打造而成,穿在身上就像龟壳一样,怪不得箭矢射不进去。张顺潜入水底后,拔出腰刀,只顾朝着那些军汉排头戳去,一时间血水翻滚。有几个机灵的赶忙游开,才捡回了性命。童贯在岸上看得目瞪口呆,身边有一员将领指着山顶说道:“山顶上那把黄旗,正在那里晃动。”
童贯定睛看去,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众将也都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酆美说:“把三百铁甲哨马分成两队,让他们去两边山后侦察,看看是什么情况。”两队哨马刚到山前,只听得芦苇中一声轰天雷炮响起,顿时火烟弥漫,一片混乱。两边哨马赶忙回来报告:“有伏兵!”童贯在马上大惊失色。酆美、毕胜连忙在两边派人传令,让军士们不要乱动,数十万军都拔刀在手。前后飞马来报:“如有擅自逃走的,立即斩首!”这才勉强稳住了三军人马。
童贯与众将立马观望,只见山背后鼓声震天,喊杀声一片,早有一彪军马如猛虎出山般飞奔而来,都打着黄旗,当先有两员骁将领兵。这队军马是何等整齐,好似:
黄旗拥出万山中,烁烁金光射碧空。
马似怒涛冲石壁,人如烈火撼天风。
鼓声震动森罗殿,炮力掀翻泰华宫。
剑队暗藏插翅虎,枪林飞出美髯公。
两匹黄鬃马上,端坐着两员英雄头领,上首是美髯公朱仝,下首是插翅虎雷横,他们带领着五千人马,直朝着官军杀来。童贯连忙命令大将酆美、毕胜上前迎敌。二人领命后,立刻纵马挺枪出阵,大骂道:“你们这些无端草贼,还不赶紧投降,更待何时!”雷横在马上大笑,喝道:“匹夫,死到临头还不自知,竟敢与我决战!”毕胜勃然大怒,拍马挺枪,直取雷横,雷横也持枪相迎。两匹马交错在一起,兵器相互碰撞,二将大战二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酆美见毕胜久战不能取胜,便拍马舞刀,冲过去助战。朱仝见状,大喝一声,飞马轮刀,与酆美战在一处。四匹马,两对儿,在阵前杀得难解难分,童贯在一旁看得不住喝彩。
战到激烈处,只见朱仝、雷横故意卖了个破绽,拨回马头,朝着本阵跑去。酆美、毕胜二将哪里肯舍,拍马紧追。对阵的军队见状,齐声呐喊,朝着山后跑去。童贯大喊着让士兵们尽力追赶,过了山脚。只听得山顶上画角齐鸣,众军抬头望去,只见前后两个炮直飞上天。童贯知道有伏兵,赶忙约束住军马,让大家不要追赶。
这时,只见山顶上那把杏黄旗又出现了,上面绣着“替天行道”四字。童贯绕到山那边观看,只见山头上一簇五彩绣旗分开,显出了郓城县的盖世英雄、山东呼保义宋江。宋江背后,是军师吴用、公孙胜,以及花荣、徐宁等众多好汉。童贯见了,怒火中烧,立刻派人马上山去捉拿宋江。大军人马分成两路,正要上山,只听得山顶上鼓乐喧天,众好汉都在大笑。童贯心中的怒火更盛,咬碎了口中牙齿,喝道:“这贼寇竟敢戏弄我!我定要亲自擒住这厮。”酆美赶忙劝谏道:“枢相,他们必定有计谋,您不可亲临险地。暂且请回军,等明日再打听清楚虚实,方可进兵。”童贯却道:“胡说!事已至此,怎能退军!传令星夜与贼寇交锋,如今已经见到贼寇,绝不能退。”
话还没说完,只听得后军传来阵阵呐喊。探子飞马来报:“正西山后,突然冲出一彪军来,把后军冲得七零八落。”童贯大惊失色,带着酆美、毕胜,急忙回去救应后军。这时,东边山后鼓声响处,又飞出一队人马。一半是红旗,一半是青旗,簇拥着两员大将,带领着五千军马杀了过来。那红旗军跟着红旗,青旗军跟着青旗,队伍十分整齐。但见:
对对红旗间翠袍,争飞战马转山腰。
日烘旗帜青龙见,风摆旌旗朱雀摇。
二队精兵皆勇猛,两员上将最英豪。
秦明手舞狼牙棍,关胜斜横偃月刀。
红旗队里的头领是霹雳火秦明,青旗队里的头领是大刀关胜。二将在马上大声喝道:“童贯,还不早早纳下首级!”童贯怒不可遏,立刻让酆美去战关胜,毕胜去斗秦明。童贯见后军喊杀声越来越紧,又下令鸣金收军,暂且不要恋战,赶紧撤退。朱仝、雷横率领黄旗军又杀了过来,两下夹攻,童贯的军兵顿时大乱。酆美、毕胜保护着童贯,拼命逃命。
正跑着,斜刺里又飞出一彪人马,拦住去路,双方立刻厮杀起来。这队军马,一半是白旗,一半是黑旗,黑白旗中,也簇拥着两员虎将,带领着五千军马。这队军同样十分整齐。但见:
炮似轰雷山石裂,绿林深处显戈矛。
素袍兵出银河涌,玄甲军来黑气浮。
两股鞭飞风雨响,一条枪到鬼神愁。
左边大将呼延灼,右手英雄豹子头。
黑旗队里的头领是双鞭呼延灼,白旗队里的头领是豹子头林冲。二将骑在马上,威风凛凛地大声喝道:“奸臣童贯,你还想逃到哪里去?趁早前来受死!”说罢,一马当先,直接冲入官军阵中。睢州都监段鹏举赶忙上前,迎战呼延灼;洳州都监马万里则拦住林冲厮杀。这马万里与林冲刚交手没几个回合,便感到气力不支,正打算逃走,林冲大喝一声,马万里顿时慌了手脚,被林冲一矛戳中,从马上坠落身亡。段鹏举见马万里被林冲刺死,无心再战,隔开呼延灼的双鞭,猛地拨转马头便逃。呼延灼则奋勇追赶,两军陷入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