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透过雕花的窗棂,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陶毅一夜未眠,眼窝深陷,但他眼神中燃烧着坚定的火焰。
侍卫的噩耗如同惊雷,炸响在他的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皇帝驾崩,虽然历史上并无记载,但现实却残酷地摆在了眼前。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本就复杂的局势更加扑朔迷离,也让他推行文化融合政策的决心更加坚定。
深吸一口气,陶毅缓缓步入金碧辉煌的大殿。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味道。
文武百官分列两旁,窃窃私语,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陶毅身上,仿佛在等待一场暴风雨的降临。
“诸位爱卿,”陶毅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大殿中回荡,“朕今日再次召集大家,是为了继续商讨文化融合政策。”
他的话音刚落,察合台便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和不屑。
“陛下,臣依然认为,推行文化融合,无异于自毁根基!我蒙古勇士的铁骑,踏遍天下,靠的是祖先的荣耀和传统,而不是这些所谓的‘融合’!”
察合台的声音如同炸雷,在大殿中炸响,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大臣,也纷纷点头附和。
陶毅的目光扫过众人,心中冷笑一声。
他知道,这些人并非真心反对,只是在察合台的威慑下,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罢了。
“察合台大人,”陶毅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知道你忠心耿耿,但你所谓的‘传统’,难道就是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吗?难道我蒙古勇士,就只能驰骋沙场,不能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吗?”
他顿了顿,从袖中掏出一叠厚厚的文书,那是他熬夜整理的民间支持文化融合的证据,以及从“历史洞察之眼”中看到的历史资料。
“这些,都是民间百姓的心声,他们渴望学习汉人的文化,他们渴望与其他民族和平共处!难道你要无视他们的愿望吗?”
陶毅的声音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敲击在大臣们的心上。
一些原本支持察合台的大臣,开始低头沉思,脸上露出了犹豫的神色。
察合台看到自己阵营出现松动,脸色变得铁青,他狠狠地瞪了那些动摇的大臣一眼,
“哼!”察合台冷哼一声,“这些不过是些一己之见,怎能代表天下民心?陛下,文化融合会扰乱我蒙古的宗教信仰,这才是真正的祸患!”
陶毅早料到察合台会从宗教方面入手,他微微一笑,朝一旁站立的王夫子点了点头。
王夫子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道:“陛下,诸位大人,文化融合并非要改变我们的信仰,而是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佛教传入蒙古,不正是文化交流的成果吗?它不仅没有扰乱我们的信仰,反而丰富了我们的文化,让我们更加强大!”
王夫子的话语如春风化雨,娓娓道来,许多大臣听得频频点头。
察合台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张了张嘴,却找不到任何反驳的话语。
看到察合台的窘态,陶毅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察合台大人……”
“察合台大人,”陶毅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大殿中短暂的寂静,也打断了察合台的思绪,“你口口声声说要维护蒙古的传统,维护祖先的荣耀,可是,你有没有想过,真正的荣耀,不是靠固步自封得来的,而是靠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得来的!”
陶毅的语气变得激昂起来,他走到大殿中央,环视着四周的大臣们。
他的目光,仿佛能穿透每一个人的内心。
“我大元朝,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这既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挑战。如果我们不能将这些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那么,这个帝国,迟早会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