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耶稣也留不住他们,朕说的!
…
晨光熹微,薄雾尚未完全散去,宣德楼前,鼓角齐鸣,宣告着早朝的到来。
赵俣身着龙袍,头戴冕旒,步伐沉稳地走向御座。
朝堂上,文武百官早已整齐排列,文东武西,身着朝服,头戴乌纱,手持笏板,神色恭敬。
待赵俣入座,众人齐呼「万岁」,声音响彻大殿,气势恢宏。
礼毕,宰相章惇率先出列,声音洪亮地启奏:「陛下登基十馀日,诸方已初定,只剩繁杂政务,亟需梳理。」
随后,章惇便条理清晰地汇报着近期的民生丶税收诸事。
赵俣微微颔首,目光专注地倾听,时而提问,时而回答,应对得沉稳而从容。
轮到其他宰执和大臣奏事时,也是如此。
让一众宰执和大臣感到舒心和放心的是,赵俣很会抓大放小,敢于放权给他们,也会做决断。
同时,赵俣仿佛对什麽事都了解,至少是知道一二,一众宰执和大臣根本就骗不了他,甚至很多赵俣知道的东西宰执和大臣竟然不知道,这使得宰执和大臣在跟赵俣进言时全都是小心翼翼的。
在用人上,赵俣不看新党还是旧党,他选用的全都是有能力的,那些平时不好好做事,一心搞斗争的,或者张嘴就是假大空的,赵俣也会听他们说什麽,但听完就让他们下去了,给他们一种一拳打到了棉花上的感觉,让他们的慷慨之言说了个寂寞。
很多大臣都看出来了,赵俣是一个务实的皇帝,那些只会动嘴的大臣,注定了路越走越窄。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微妙的紧张与期待。
大臣们深知,赵俣虽然年轻,却很不简单。他心思深沉,目光如炬,对待朝政的态度,既非一味严苛,亦非盲目宽仁,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精准与睿智。
等紧要的政务商议的差不多了,御史中丞黄履上前,拜道:「陛下,司马光等割地取悦西夏,却一无所得,实属卖国,今西夏联合辽国耀兵于边庭,逼迫我大宋,实属彼辈遗祸,臣恳请陛下,重审司马光等卖国一案,以正朝纲,免使百姓蒙羞,国家受损。」
言罢,黄履伏地叩首,一脸决绝。
接着,殿中侍御史陈次升出列,大谈哲宗一朝从司马光担任宰相时开始就存在的严重贪腐问题,并一口气报出来了五十几名贪官,请求赵俣主持反腐倡廉,以正大宋官场风气。
赵俣原本还以为章惇等人会随便派个御史出来引爆此事,没想到他们派出来的竟然是黄履和陈次升。
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很有名的谏官。前者是新党核心人物,以弹劾旧党着称,政治立场鲜明;后者更是三朝御史(历经宋神宗丶宋哲宗以及赵俣这一朝),以刚直敢言闻名,史书称其「三居言责,建议不苟合」。
新党一上来,就派出来了两员大将,明显是势在必得。
旧党一方见此,纷纷跳出来为司马光等人辩解,言司马光等人是君子忠臣,所作所为全都是为了赵宋王朝,请赵俣明察秋毫。
接着,双方就大吵了起来,相互抨击。
跟前几次上朝时,赵俣一直坐山观虎斗不同。
这次,双方的争吵刚升级到骂战,赵俣就叫停道:「好了,可有贪墨,一查便知。」
也不等旧党官员再辩解,赵俣就点了蔡卞之名,让蔡卞来彻查此事。
赵俣选了新党核心成员蔡卞来办这个案子,已经表明了赵俣的态度。
这让之前还在为赵俣给孟相恢复后位担心不已的新党成员长出了一口气,有些甚至转为兴奋起来,而让以为他们的时代到来了的旧党成员,心不禁提了起来,担心这是针对他们的新一轮清算。
早朝结束,章惇和蔡卞来垂拱殿面见赵俣,商量具体事宜。
赵俣拿出张纯给他出的主意,也就是用历史上雍正反腐的办法掩盖砸储蓄罐一事。
赵俣提出,应该成立专门审计财政的机构「会考府」,直接对自己负责,由蔡卞主持彻查中央和地方财政的亏空。通过严格审核帐目,追查官员贪污行为,打破地方官官相护的腐败网络。
也就是,从此各地方缴纳税收或者报销开支丶各个部门动用钱财和报销经费都要通过会考府会,即稽查核实。
这一道一道的程序走下来,不论是职位多高的官员,都做不了手脚。
上面的官员没办法通过职位之便获利,那下面的官员也不可能通过打点就把自己之前赖下的大窟窿补上。
接着,赵俣又用上了张纯给自己出的第二招(实际上是雍正的第二招),新官查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