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算上日常的需求,大概有个一千来件竹制品的生意需求。
竹制品的定价不算太高,但成本也主要是大队里供应的,这些又是特别定制的产品,平均每件的利润能达到1块钱,相当于能赚个1000多块钱。
这样的收入估算,大大鼓舞了大队里的士气,很快就进入了如火如荼的生产中。
与此同时,大队里也正是进入春耕季节。
好在江诺一开始就考虑到了这事,江利水早早就有安排,对大队里的重要劳动力都进行了分配,甚至另外挑了几个人去编竹篮。
这一批被选中的人里,包括江诺的外婆。
这也是江诺跟大队长的默契。
外婆在第一批没被选择,是因为那时候江诺也才刚刚选中当副厂长,再加上早就在竹制品厂的江慧竹,这就有两个人了,算上外婆就是三个人,实在是扎眼。
而这时候选外婆出来,一来江诺的副厂长影响已经渐渐压下,二来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会忙着农耕,只考虑到怎么把两边的事都做好,估计没什么时间想别的。
更何况外婆的年纪也不小,在地里忙碌实在做不了多少事,还不如去编篮子,因为编篮子可以坐着,还不费太大的力气,反而更适合外婆这样年纪大又手巧的人。
江诺对目前这样的结果也很满意,虽然外婆看着有点嘴硬。
“不就是去竹制品厂么,没什么大不了。”
江诺立即点头附和:“就是,没什么大不了。”
“对,”外婆也郑重点头,回头问江诺,“诺诺,你说我明天穿这身衣服去可以吗?行不行?好不好看?”
“好看,外婆穿什么都好看。”
“我再看看,我记得柜子里有一套深色的衣服,耐脏。”外婆自言自语说着,又回屋去翻箱倒柜。
江诺睁大着眼看她进屋,抬手捂着嘴,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
手表微光一亮。
得,已经晚上九点了。
第45章收获不错
大队里生产任务繁重,但对在大队里的村民来说,看着却都比以前要有干劲,甚至是知青,也特别的格外有干劲。
不为别的,因为这回大队里办的竹制品厂,到最后分成的时候,知青们也都能有一份收入,竹制品厂的生意越好,知青们的收入也就越高。
而如今的各大城市里,还存在许多人没有工作的情况,要是能赚上这一笔,知青们这些年来的压抑也能稍稍得到发泄。
后面一段时间,大队里的竹制品厂陆陆续续通过县城供销社的渠道送往省城,而且每次都是由江诺送到县城。
她接触不到省城的人,但从刘主任每次与她见面时的神态可以看出,对方确实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一方面自然是因为竹制品生意卖得好,另一方面是因为刘主任本身处于供销社这个圈子里,他申请的项目做起来,也让他在省城的供销社有了说话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