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8月4日,俄罗斯帝国,圣彼得堡冬宫。
圣彼得堡的冬宫外,冰冷的北风拂过,带着一丝秋意。宫殿内,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坐在金碧辉煌的王座上,双手交叠,神色严肃。他的面前,铺开的欧洲地图上,各国交战的红色标记刺眼无比。
近几日,俄国朝堂上的气氛愈发紧张。奥匈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已向巴尔干宣战,而这些巴尔干国家多为斯拉夫民族,他们向俄罗斯帝国发出了求援。
俄国,作为全斯拉夫世界的庇护者,真的可以坐视不管吗?
大臣们对此争论不休。站在沙皇左右的是谢尔盖·维特与彼得·斯托雷平,两人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政治派别——
维特认为:“陛下,德国、奥匈帝国、西班牙和奥斯曼正在对抗英国、法国、意大利以及巴尔干诸国。如果我们此刻参战,正可趁欧洲混乱之际,扩展我俄国的影响力!”
斯托雷平则反对:“陛下,我们的经济尚未恢复,俄军的现代化尚未完成,此刻贸然参战,只会陷入一场长期消耗战!”
亚历山大三世听着两人的争论,沉思良久,最终做出了决定——
“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奥匈帝国与奥斯曼帝国正在屠杀我们的斯拉夫兄弟!”
就在他准备向德国一方正式宣战时,一名宫廷侍卫突然走进大殿,低声说道:
“陛下,大清派来了一位外交使者,请求觐见。”
亚历山大三世皱眉,望向两位大臣。维特和斯托雷平面面相觑,显然也没料到大清竟然会在此时派遣使者前来。
“让他进来。”沙皇摆摆手,示意允许觐见。
当宫殿的大门缓缓开启,所有人都愣住了。
走进来的,并非穿着华丽朝服的官员,而是一个身穿道袍、手持拂尘的道士。
他步伐从容,目光清澈,脸上带着淡然的微笑,似乎对这座雄伟的宫殿毫不在意。
“贫道张天罡,见过沙皇陛下。”他微微拱手,神态自若。
宫廷内一片寂静,随后,有人忍不住轻笑出声。
维特皱眉:“一个道士?大清竟然派一个道士来谈外交?”
斯托雷平也是满脸疑惑:“这位先生,你此行的目的是什么?”
亚历山大三世则用锐利的目光打量着张天罡,心中暗自思索:大清竟然派遣道士作为外交使者,莫非此人有过人之处?
张天罡缓缓说道:“贫道此行,是奉大清皇太后之命,前来劝说贵国在这场战争中保持中立。”
沙皇挑眉:“哦?”
张天罡微微一笑,继续说道:“陛下,贫道并不否认,奥匈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对巴尔干诸国的入侵,确实让贵国难以忍受。但请容我问一句——”
他顿了顿,直视亚历山大三世的双眼,问道:“波兰也是斯拉夫兄弟之一,贵国可愿意让波兰独立?”
此言一出,整个宫廷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亚历山大三世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波兰的归属一直是俄国的敏感问题,而这个道士竟然敢当面提及?
“波兰和巴尔干不同!”沙皇冷冷地回应道。
张天罡轻轻摇头:“陛下,您是否真的要为巴尔干而战?战争的结果,只会让无数士兵死去,百姓流离失所。而您看看今日欧洲的局势——德国、奥匈帝国、西班牙和奥斯曼帝国对抗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希腊等巴尔干诸国。两方势均力敌,若是贵国加入,势必会让战局更加复杂。”
维特冷笑道:“难道让我们袖手旁观,坐视我们的斯拉夫兄弟被屠杀?”
张天罡笑了:“维特大人,您未免太低估贵国的地位了。”
他看向沙皇,郑重地说道:“陛下,贫道斗胆直言,您若保持中立,待战争结束后,欧洲所有国家都会筋疲力尽。届时,俄国将是唯一的赢家,成为真正的欧洲霸主!”
亚历山大三世目光一动,显然被这个观点触动了。